小两口的生活方式与安排未必与老人一致。无论是经济支出,还是作息安排,都可能存在代际冲突。有的时候因为代际差异,会搅得连日子都过不下去。
有了相对的空间距离,各自生活各自的,问题可能得到缓解。不住在一起,不等于老人不能得到儿女的照顾。如果能彼此住得近一些,相互尊重,自己也会过得有尊严。
■ 丁宁
人老了,如何安排自己?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安排。现在,不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越来越多,住老年公寓的老人也多了起来,但是帮助照看第三代的也很多,和小夫妻同住的也不少。
有对小两口,因为老人,竟闹到要离婚的地步。母亲早年丧夫,一个人把儿子带大。儿子在大城市落户,想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可是儿媳不愿意,希望能保持小家庭的独立空间。彼此冲突起来,老人待不下去,只能回到自己家里。
作为生活在转型时期的老人,自己得想明白。经济学上有个词叫沉没成本。指如果一笔已经付出的开支,无论做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的成本,这种只能忽略的成本被称为沉没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母爱就属于沉没成本,别打算对等回报,付出只能认了。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子代依赖父代建家,父代依赖子代养老。从历史上看,传统的“孝道”与宗法社会相配套,慈顺代替着法律控制,孝悌代替了社会保障,维系着宗法血缘社会的内在结构。这种超稳定的家国同构的结构,别看稳定了几千年,但转眼就被破了。如果把晚年寄托在子女的孝心上,四个老人,一对小夫妻,这种关系协调好了不易。如果总是想和孩子一道安度晚年,这种想法,有可能除了自怨自艾,于己无补。
儿子有孝心,实属难得,但老人不能把儿子当成自己的心理依托。小两口的生活方式与安排未必与她一致,儿子的坚持结果未必就好。无论是经济支出,还是作息安排,都可能存在代际冲突。有的时候因为代际差异,会搅得连日子都过不下去。如果把彼此之间的不一致比喻成噪音扰动,那不妨打个隔断。有了相对的空间距离,各自生活各自的,问题可能得到缓解。不住在一起,不等于不能得到儿女的照顾。如果能彼此住得近一些,相互尊重,自己也会过得有尊严。
婆媳二人同爱一个人,一个付出的是母爱,一个是情爱。横刀夺爱有可能是婆婆对儿媳最大的不满。当然除了传统的家族观念之外,还存在权利关系问题。如果婆婆觉得老人帮助儿子娶了儿媳,买了房子,出了聘礼,但结婚之后,媳妇反倒希望老人出局,不要插手小家庭事务,而一旦有了孩子又希望婆家能出钱出力,这不公平。那就得正视时代的转型,改变自己的观念。如果不顺应这种变化,这会激化矛盾。
现在靠年轻人一己之力能成家立业、养育后代的太少了。更多姑娘是没房、没钱不结婚,不想冒险,不想担惊受怕。因此,靠举家族之力买房成家的,不在少数。而结婚之后不愿意和老人在一起,觉得诸多不便,把婆婆被定义为刁难、啰唆、守旧、多管闲事等等的儿媳为数也不少。
其实每个婆婆都是善良的母亲,突然被“取代”,难免失落。但是,真正的母爱本来就应得体地退出,放手让儿女独立过日子,这个道理要自己想明白。
并非没有婆媳间相处不错的。朋友处熟了,都能彼此互通有无,更何况是婆媳,如果各自善待对方,不那么强调权利关系,各自经济独立,能求同存异,未必非得刀剑相向。彼此处事有分寸,在两代人心底用彼此尊重这个隔断护着,投桃报李,无情也会变成亲情浓浓。
(作者系北京出版集团编审,曾任红枫妇女热线首批咨询员、教练,著有《女性眼中的外遇》《脆化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