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全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专家就这些问题做出解答和建议。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就业、教育、居住、养老等十大民生主题,养老作为其中基础且重要的一环,既涉及占全国1/6的老年人口,也是对每个人未来养老保障的承诺,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表示。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尹蔚民在“满足人民新期待 保障改善民生”记者会上表示,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现在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超过9亿。
据人社部最新公布的《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7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4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2016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79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69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全年总支出3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2016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8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75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5270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个人缴费732亿元。支出2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累计结存5385亿元。
杨舸表示,分析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不管是城镇职工还是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覆盖人群比例一直在提高,二是人均保障水平一直在提高。但同时,数据也显示出养老保险资金上存在的压力。“收缴金额的增长比不上支出金额的增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近几年可能会出现年度上收支不等的状况。”杨舸解释道。
“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很有针对性。”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钟仁耀指出,从目前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保障水平偏低。“不仅是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较,跟城乡居民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求相较也是偏低的。”钟仁耀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一是要提高保障水平,二是要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自愿参保,以保障他们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
针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现存问题,钟仁耀认为,一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虽然在制度方面基本统一,但在保障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还是采取地区统筹,各个地区保障水平不一,甚至某个省各个地级市之间也不一样。“制度不统一意味着待遇水平、负担水平都不一样,就会导致不公平。”因此,钟仁耀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就是为了保证公平,“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养老保险的论述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平”。
“统筹的层次越高,制度抗风险能力就会越高,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也会越高,”杨舸同样表示,要科学设置各个地区的缴费档次和待遇水平,考虑到各地区发展差异,同时兼顾公平性。
尹蔚民表示,扣除学龄前儿童和在校学生,我国养老保险已覆盖9亿人,覆盖率超过90%。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仍有一亿人没有参加。这些人主要是灵活就业人员,互联网、快递等新业态就业人员,以及中小企业人员特别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已经很不错,但最后一亿人的养老保险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落实。”杨舸建议,一是提高企业参保能力,加强监管制度,使用一些强制手段让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购买养老保险。杨舸特别指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愿并不高,这既与他不能切实看到参保对未来生活保障的意义有关,也跟当前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如缴费的接续问题,包括跨区域账户的接轨和转移。”她认为,这些问题解决后,个人的参保意愿也会提高,并逐渐被覆盖到养老保险范围内。
对于解决好最后一亿人的参保问题,钟仁耀建议,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实行强制参保,“从目前的自愿参保过渡到强制参保,可以解决剩余一亿人的参保问题。同时,对于没有缴费能力的贫困人群,应加强财政补贴,让他们也能参保。这样我们整个全民养老基本保险制度,不仅能实现制度的全覆盖,最终也能过渡到全民真正参保。”钟仁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