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0月29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教育 立法助推家庭教育 共同呵护家国未来 孩子让你“抓狂”怎么办? “好习惯手册”被赞接地气 在朋友圈为孩子拉票,利大弊大?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让你“抓狂”怎么办?

□ 陈若葵

趁父母准备晚饭的功夫,刚刚学会用剪刀的宝贝将你心爱桌布上的花一朵朵剪下来,使那块新买的桌布迅速遭遇了被“肢解”的厄运;5岁的孩子从院子里玩回来,在妈妈10分钟前擦得一尘不染的地板上撒下沙子,这在他已不是“初犯”了;父母的手机突然欠费,一查才发现是孩子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花了千余元下载游戏软件……如果遇到这些情况,父母会怎么样?相信不少人第一时间内的感受是:“我怎么生了这么个熊孩子!”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能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成长,尽量不出差错、不惹麻烦、不调皮捣蛋,能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或者在做出了淘气的事情、制造了不少的混乱之后能长记性,犯过的错误不会再犯,也使我们不再将同样的话说第二遍。然而,事实上孩子很难有如此高度的自律。他们会不停地弄出一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恶作剧,或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完没了地重复同一个错误;今天我们制止了他的不好行为,明天他却变本加厉地做出“更坏”的举动,以致我们的忍耐超出了可以承受的限度,大发雷霆,直至声嘶力竭。

有时候,我们难免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大动肝火,但是,咆哮式的教育往往不起作用,并最终将“教育”的结果抵消为零。因为在情绪失控的时候,不能自持的父母甚至搞不清自己到底对孩子说了些什么。

所以,当父母的苦口婆心、当父母将说教升级为叫嚷或一味地惩罚,并不能改变孩子无动于衷、我行我素的状况,或者只能在孩子身上产生短期效果,家长就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如何实现管教的目的。

有令必行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孩子需要规则,它辐射到方方面面,包括游戏的规则、生活的规则、交往的规则、社会的规则等等。在孩子两三岁时,就该开始给他立一些基本的规矩。

执行规则的最大禁忌就是朝令夕改,其关键是: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就这一次”面前动摇。否则,孩子会抓住家长的弱点由一次而无数次。明确告诉孩子破坏了哪些规矩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必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必要时让孩子经历一次“痛苦”——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比仅仅听说或看到的印象深刻,并且可以让孩子直接看到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连带关系,逐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给孩子立规矩的“附加条件”是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的缘由,让他对做到了和犯规了之后的奖惩心中有数,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制止孩子不良行为时,父母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语气坚定、直接、平静,措词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比如说:“妈妈很爱你,但妈妈不能接受你说脏话。”这样做既能给孩子安全感,也能让他一目了然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站在孩子的角度

刚刚学会涂鸦的孩子喜欢到处画画,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地板上。如果孩子将故事书中的恐龙画在家中白色的真皮沙发上,相信不少妈妈都会生气到“抓狂”,撅断孩子的水彩笔、油画棒。然而,假如家长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感悟童心,心中的怒火很容易烟消云散。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错误,在他们眼里,能把沙发“装扮”得如此漂亮,是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创意的事,甚至还期待着妈妈的夸奖呢!

孩子确实做了不该做的事,但有自己的思维逻辑、符合其心理年龄。所以,当孩子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时,父母需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并试图找到对策。比如孩子拒绝吃早餐,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或前一天晚上吃得过饱,你不妨想想用什么办法避免同样的事情在以后发生。

激励让孩子看到希望

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想做个好孩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尤其是父母的关注,有时孩子淘气和搞恶作剧的动机就是为了吸引父母的目光。所以,与其无休止地批评、训斥孩子,对其大喊大叫,不如给他指出努力的方向。带着肯定和赞赏的眼光教育孩子。比如,你为孩子定下一天只吃两块巧克力的规矩,他前两天保持得比较好,到第三天却吃下六块。尽管你对他没有节制感到气恼,但此时你需要冷静地迅速把巧克力拿走,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偶尔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持久地做一件事。妈妈知道你前两天努力地克制着自己、忍住了,你真的做得很棒!妈妈希望看到你能坚持下去。”

久而久之,孩子会将你对他的激励转化为自我激励。将孩子带离“事件现场”还有一个好处:因为看不到已经空了大半瓶子的巧克力,你容易做到不发脾气。

忍无可忍也要忍

习惯于做事提条件、讨价还价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父母的忍耐极限,以至于令父母的情绪失控,大喊大叫、摔门、或者把孩子的画笔摔到地上……实际上,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的成果,因为在这样暴躁的时刻,孩子更关注的是父母怒气冲天的状态,他根本听不到父母到底喊了些什么。而且,一旦他习惯了这种方式,会拿父母的话当作耳边风,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他都不会在乎。这种方式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家长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使他遇事很容易也学着家长的样子大喊大叫。

家长可以用一些方法来给自己急躁的情绪降温——强迫自己1分钟不说话、从1数到10、做几次深呼吸,亦或是走开一会儿,以便使激动的心情“冷却”下来,仔细想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回应。心态平和地管教孩子,冷静、如实地指出他的毛病,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教育是客观公正的。由于没有被冤枉的感觉,孩子也能心平气和地听父母说话,自觉自愿地接受批评并按照要求去做。

学会自律

父母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身上大大小小的毛病,规范他们的行为,最终目的是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经过日积月累的熏陶,逐渐演变成孩子自己的价值观。在这个漫长的教育过程中,孩子渐渐从被动地接受父母的管教过渡到学会主动地自我约束。

让孩子学会自律的前提是给他们立规矩,接下来是正确的引领。如果你希望孩子从小懂得关心别人,就不要让孩子独自享用他喜欢的食物,而是启发他在吃之前先给家人尝一尝;或者在家人生病的时候请孩子端去一杯水、送上一片药,并尽量保持家里安静。假如你希望孩子与同伴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么无论由于什么原因他先动手打了小朋友,你都应该要求他向人家道歉。父母不能指望一次的管教能在孩子身上产生永久的效果,需要不断重复,孩子正是在不断重复的受教育中学习成长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