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明顺 文/图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攻坚目标,现在,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仅有3年多时间,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也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8月底,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随“中央媒体深度贫困地区采访团”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的一些深度贫困地区进行了调研采访。记者看到,贫困地区的省、市、县、乡镇和村庄各级干部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东中部众多企业家带着资金带着技术全力帮,深度贫困群体充满信心自力更生努力搏……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正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脱贫革命。
在深度贫困地区,记者看到,随着党中央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高度,随着东西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等诸多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的确立,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人们的日子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宁夏原隆村海国宝一家:
全家收入8万多块了
海国宝原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的农民,家里虽然种着80多亩山坡地,但那里干旱少雨,完全是靠天吃饭,80亩地一年打的粮食仅够全家人填饱肚子,生活极度贫困。2012年9月,海国宝所在的村子被当地政府整体搬迁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生态移民村原隆村。在这里,海国宝一家住上了政府提供的54平方米住宅,儿子在当地产业扶贫企业开拖拉机,儿媳也有了稳定的工作,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去年达到了8万多块钱,实现了脱贫。海国宝又花10多万块钱在院子里加盖了120平方米的新房。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原隆村考察,曾和海国宝一家座谈。记者走进海国宝家时,一眼就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与他全家合影的照片,海国宝高兴地对记者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我家,问我们搬到这儿好不好,还走进厨房,先拧开水龙头,看看有没有自来水,再看我们家吃的是什么菜。“我当时特别激动,对着总书记只会说,‘好,特别好,好处多得很’。”
原隆村有10000多户像海国宝这样的生态移民户,记者问:“现在,村子里有多少户达到了您这样的生活水平?”海国宝认真地说:“像我这样的得有60%,还有30%比我还好呢。”
站在和习总书记合影的照片前,海国宝总是乐呵呵的,他对记者说:“再过几年就要盖楼房住了。”
宁夏同心县马梅一家:
夫妻俩都找到了新工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同心县有15707个贫困家庭,马梅的家就是其中之一。马梅今年42岁,她家贫困的原因是上有残疾有病的老婆婆,下有3个未成年的孩子,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人,马梅和丈夫也就不能像村上其他人那样到外地去打工挣钱,被牢牢拴在自家的那块旱地上。旱地完全靠天吃饭,马梅和丈夫辛苦耕耘一年,最多只能收获1万元钱。
同心县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在马梅家附近设立了扶贫产业园——同德慈善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规划入驻企业70多家。扶贫产业园区的设立,为马梅家的脱贫带来了希望。当同心县腾辉民族服饰有限公司入驻扶贫产业园并开始招聘员工的时候,马梅成为这里的一名缝纫女工。她心灵手巧、踏实肯干,工资和计件奖金加起来一个月可以为家里带来1600元的收入。她的丈夫也在这里的工地上打工,每个月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马梅家仅夫妻俩打工一项,年收入就已经4万多元了。
虽然,每天都会自觉加两个小时的班,回到家里还要干繁重的家务,但马梅却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马梅越干越有劲。
陕西板庙村夏龙付一家:
老两口搬进了“幸福院”
陕西省山阳县是我国深度贫困县。为了一探现实中贫困户真实的生活情况,记者走进了漫川关镇板庙村夏龙付老汉的家。
板庙村坐落在重重大山之中,距山阳县城112公里。据介绍,板庙村贫困发生率为35.4%,夏龙付老汉家的贫困情况在村里属于中下水平。
走进夏龙付的家,记者心生诧异,单元楼房,窗明几净,这根本不是记者印象之中的贫困户的家。原来,这里是夏龙付一家得到的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房。今年2月,由于符合移民搬迁标准,夏龙付老汉一家从3公里以外山顶上老辈儿盖的两间年久失修的破土房搬进了政府为深度贫困户建设的“幸福院”。
夏龙付今年63岁,他说,从年轻时他就贫困,先是老母亲病,后是妻子病,自己到河南、渭南打工挣的那点儿钱,都花在求医治病上了,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夏龙付的贫困状况在2012年获得了转机,他成了县乡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根据夏龙付的身体情况,村里优先聘请他为生态护林员,这使他每个月可以稳定地拿到500元工资。虽然岁数大了,但身体尚好的夏龙付特别肯干,砌河堤、打连翘籽的活儿他都去干,一年下来,打零工也有5000多元的收入。他还积极参加山阳县针对贫困户制定的“三带四联”产业扶贫项目,东借西凑5万元入股了村上水产养殖项目,每年可以分得4000元红利。以前,夏龙付每年都要把收入的很大部分花在治疗病妻肺源性心脏病这个年年治、年年治不好的老病上,现在,夏龙付的妻子看病可以享受到新农合等5重医疗保障,也就是说过去看病一年要花1万元,现在最多也就掏1000元。
一方面是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负担不断减少,虽然还是贫困户,但夏龙付的脸上已经挂上了久违的笑意,他对一年能有两万多元的收益很满意。他更满意的是,县乡村各级扶贫干部一直都在持续跟踪他的脱贫情况,不断帮扶着他一步步地远离贫困。
记者问夏龙付有没有信心脱贫,他说:“有。”记者问:“什么时候能脱贫?”他说:“明年。”
陕西法官庙村陈迪秀一家:
市长帮扶,全家脱贫了
有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在我国所有贫困户里的占比达到了44.1%。陈迪秀家的遭遇堪称因病致贫的典型案例。
陈迪秀是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的村民,本来她儿女双全、夫妻和睦、生活殷实,女儿还考上了大学,一家子其乐融融。靠夫妻俩金矿打工挣来的钱,2010年,他们甚至着手营造自家的二层小楼。
当小楼一层封顶的时候,巨大的灾难突然降临到这个家庭。陈迪秀24岁的儿子病倒了,经查罹患鼻咽癌。
陈迪秀家的天坍了,为了给儿子治病,陈迪秀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卖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还外借了14万块钱。然而,一年多省上市里的求医路,没有给他们一家带来希望。2011年正月,陈迪秀的儿子被病魔夺走了生命。
儿子没了,家中一贫如洗,还要供女儿上大学,陈迪秀的家陷入了极度贫困。陈迪秀整日生活在阴霾当中,甚至想到了死。
2014年,村里把陈迪秀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法官庙村是时任商洛市市长陈俊(现任商洛市委书记)的教育实践活动和“双包双促”扶贫攻坚工作联系点。看到陈迪秀家的贫困状况和陈迪秀郁郁寡欢的精神状态,陈俊特意把陈迪秀家列为自己联系帮扶的贫困户。
陈俊一有空闲时间就来到陈迪秀家,与陈迪秀促膝谈心,帮助她打开心结,重树生活信心。结合当地旅游产业扶贫规划,陈俊帮助陈迪秀家选择了莲藕生态养鱼的精准扶贫项目。陈迪秀家承包了10亩水面,免费获得了10万尾鱼苗和莲菜苗。住村帮扶干部们还利用扶贫项目将陈迪秀家未完成的二楼盖完。
陈俊市长的悉心开导和帮扶,让陈迪秀慢慢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她和患有眼疾的丈夫携手努力,精心侍弄莲菜、鱼苗,次年,他们的收入就达到了5万元,再加上家庭的其他收入,2015年,陈迪秀家实现了脱贫。
陈迪秀家脱贫了,但陈俊市长依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联系户,巩固他们的脱贫成效。看到陈迪秀爱人的眼睛不好,又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重活、累活几乎都压在陈迪秀一人身上,陈俊建议陈迪秀开一个农家乐,这样活儿可以轻省一些,特别忙的时候还可以雇个人来帮忙。
于是,陈迪秀的农家乐就开了起来。由于她家坐落于当地旅游产业扶贫规划区的核心位置,来往游客很多,农家乐每月都有3000元左右的纯收入。
陈俊市长得知陈迪秀有制作豆腐的手艺,就和住村帮扶干部们为陈迪秀在楼后盖了一间10平方米大小的豆腐房,让陈迪秀家的农家乐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当记者见到陈迪秀的时候,她已经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渐渐走出来了。家里脱贫了,女儿又给她生了一个大胖外孙,陈迪秀致富奔小康的心劲儿十足。她对记者说,准备把自己的二楼改建成旅社,进一步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报答党的好政策,报答陈市长的关爱和住村帮扶干部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