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2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小朱,新婚快乐! 当好父母的“老师” 土炕情深深 “迷途”中的光芒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好父母的“老师”

大街上车水马龙,母亲的眼神有些不安,当看到医院高耸的大楼,母亲的眼神又显得迷茫。

■ 闫政

母亲觉得胸闷背困,在家乡的小城治疗总不见效。经过再三要求,她才答应来我所在的城市做个检查。

见到母亲总感觉生疏。也难怪,离开家乡已经整整十五年了。用网友的计算方法,我一年平均回家两次,每次在家约三天,除去应酬时间,每天陪父母最多也就两三个小时。这十五年里,真正陪父母的时间还不到半个月。而父母呢,他们很少来看我,嘴上说是嫌路远,其实是怕添麻烦。

大街上车水马龙,母亲的眼神有些不安,当看到医院高耸的大楼,母亲的眼神又显得迷茫。她说要是自己来,肯定连门都找不到。医院的手扶电梯似乎运行很快,母亲犹犹豫豫不敢迈脚,说怕踩错地方阶梯升起时摔倒。我向她解释,你看每阶电梯最前面有条黄线,别踩着就行。果然,母亲不怕了,就像年轻时那样,很果断地迈出脚步。

在二楼挂了号,来到五楼的诊室,又去三楼采血、一楼拍CT片……中间还去医院的食堂买了早点。母亲跟在后面,认真地记着每处地点的楼层、方位,嘴里还念念有词生怕忘了。我让她坐着等就行,她不听,说记熟了以后可以自己来,不用耽误我上班。坐下等检查结果的空隙,她问我为啥对医院这么熟悉。我告诉她:医生给的单子上会标明检查地点;每层楼的电梯口,过道的地面、上方都有指示牌,只要提前扫一眼就能知道;而且来回的护士、保安、保洁那么多,随时可以问。母亲四周看了看说,指示牌是挺多,就是字有点小。

人总是对陌生环境和未知事物怀有恐惧。曾在报纸上看到个极端的例子,有人患了“陌生环境恐惧症”,居然20年不敢走出家门。我想,母亲一直住在村里,对车流、高楼、电梯本来就接触得少,再加上来到陌生城市,担心别人听不懂她说话,所以在医院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应吧。

晚饭时,母亲拿着馒头忽然问我,听说城里有人把卫生纸搅碎了混在馒头里,能让馒头更筋道,是不是真的?我有点惊讶,家乡村中以面食为主,母亲怎么会分辨不清这样的谣言呢?也是从这一刻起,我意识到母亲的衰老,她的思维已经没有年轻时活跃,而且开始依赖儿子。回想下午在公园遛弯,她也总是跟在我的后面,脚步有些拖沓,失去了记忆中的矫健。小时候,是我拉着她的衣角,紧迈双腿不情愿地跟在后面。如今,我们之间位置的变换,是不是意味着在以后的岁月里,由母亲照顾我转变为我照顾母亲呢?

饭后闲聊,母亲提出用我的微信学着和老家的亲戚聊聊天。老家远在河南,父母年轻时因为想多生一个儿子来到内蒙古,一来便扎下了根。爷爷去世时,父亲曾说以后不回家了,这句话当时特别触动我:原来父亲有两个家,在那个我不熟悉的家里他是孩子。我赶紧打开微信,外婆还在世,我能理解母亲对故乡和亲人的期盼。母亲不会用微信,我一步步地教,母亲学会后很开心,脸上的皱纹也减少了,她说微信原来这么简单。

我的儿子要上幼儿园了。开学之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屡被家长们提及。我想,对于步入晚年的父母,孩子也应该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对新鲜事物依然渴望,就像我的母亲学微信,想自己去看病一样。生理的衰老不可避免,学习至少能让心态年轻。试想如果母亲会上网,“馒头谣言”一查便知,医院挂号也能自己在家完成。常有人用“上有老,下有小”形容自身的压力,如果对于“老小”我们都能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压力也必随之减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