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田勘
9月18日,中国民航局在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的第五次修订,该修订将于2017年10月起实施。其中的一条规则表明,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航空公司将允许在飞机上使用相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中国民航局在1999年发布的《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规定,从飞机关舱门起,至结束飞行打开舱门时止,飞机上的乘员不得开启和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手机。2016年8月,中国民航局公布了民航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同样明确禁止使用手机,违规者可能面临最高5万元的罚款。
迄今为止,欧盟大部分国家、亚洲和澳洲的一些国家已允许在飞机上使用移动通信服务,一些航空公司还在飞机上提供无线网络服务。
例如,阿联酋的阿提哈德航空是全世界在整个飞行过程提供机载网络连接服务的航空公司之一,早在2014年,该公司的机载移动网络连接设备数量就超过了250万。德国汉莎航空更是在国际上率先允许乘客在1万米的高空使用手机。
技术的发明和推广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如果一项技术受到限制,例如不能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只能说明技术不过关,还不能给予人们更快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生活体验。解决之道是,要么这样的技术被淘汰,要么需要加紧改进和完善技术,以适应人们的需求。
中国民航局的最新表态说明,技术或管理的相关问题,都不再成为飞机上使用手机的障碍。我们在朝着技术进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方向上,又前进了一步。
其实,手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干扰飞机导航设备从而影响飞行安全并没有确切的科学证据。而一些证据表明,手机直接影响的并非是飞行,而是手机的地面基站功能。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手机在不同区域需要切换不同的基站,但是飞机的飞行速度极快,会使切换太过频繁,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
今天,由于技术的改进,在飞机飞行的所有阶段都可以安全使用手机。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于2013年10月31日宣布,美国航空公司可以在飞行的所有阶段,安全地扩大乘客除语音通信以外的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使用。这个规定意味着,可以用手机上网,但不能语音通话。
在技术问题得到解决后,使用手机不仅方便乘客,而且会让乘机更安全。2001年9·11发生时,美国航空公司11航班的华裔空姐邓月薇用电话向自己的航空公司报告了飞机被劫持,她和地面中心通话约25分钟后,美航11号航班撞上了世贸中心北楼。正是邓月薇电话提供的信息帮助美国航管局及时做出正确决定:禁止全国所有民航班机起飞,防止更多潜在的恐怖袭击发生。
当手机在飞机上使用的所有技术和安全问题都能解决时,公众乘坐飞机可以像在地面一样使用手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就不只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让旅行更为舒适和惬意,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