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丁秀伟
■ 韦彩芬
相信很多女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商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上厕所总是要排长长的队伍,有时带孩子出门玩,孩子要上厕所,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只能跟着妈妈到女厕……
近日,上海市新版《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正式发布,规定上海公厕的男女厕位比例至少要保证1∶1,商业区、餐饮场所、医院等区域男女厕位比不低于1∶1.5,最高可达1∶2.5,并增加第三卫生间的建设。上海女性如厕排长龙的老大难问题将有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老龄人、幼童以及残障人士等群体如厕也将更加方便,不再尴尬。
男女厕位比分级设置
女性如厕排长龙问题由来已久,根据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出的两性小便时在厕所中的平均停留时间,男性为39秒,女性为89秒,孕期或经期的女性,上厕所更频繁,所花时间更多,男女如厕停留时间比例约为1∶2.28。而去年上海市妇儿工委所做的《上海公共场所男女厕位设置状况调查》也发现,上海现有公厕厕位男多女少,女厕所排队问题突出。在排队频率上,59.6%的男性很少遇到排队的情况,43.8%、41.0%的女性表示经常或偶尔需要排队。在排队时间上,65.2%的女性一般要排队1~5分钟。
原上海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中,男性小便位不计入男性厕位数,所以男女厕位比例实际为3∶2~1∶1.5,与实际需求并不符合。
基于男性与女性在如厕时间和次数上的需求差异,上海市新版公厕标准对于公厕男女厕位比根据不同地区的人流量及需求分级设置:上海公厕的男女厕位比例至少要保证1∶1;商业区、餐饮场所、医院等区域,男女厕位的比例不应小于1∶1.5;机场、火车站、轨道交通车站、旅游景区(点)、城市广场、商场等客流高度聚集的场所,男女厕位的比例不应小于1∶2;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负荷大的公厕,男女厕位的比例可上调至1∶2.5,相当于每设置2个男厕位,就配5个女厕位。
设置第三卫生间和无性别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也是家庭卫生间,指供特需人士单独或在他人陪护下使用,且具备无障碍、儿童专用和婴儿护理等设施的独立厕间。
现实中,父母带异性孩子出门,孩子如果需要父母协助上卫生间,或和无法行动自如的异性老年长辈一起出行时,都会遇到如厕尴尬的问题,因此设立第三卫生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上海市新版公厕标准增加了第三卫生间的建设标准,并规定商业区、医院,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重要交通客运场所,旅游景区(点)、开放式公园(公共绿地)、游乐场等重要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需要设置第三卫生间。
其实早在2015年,上海市公厕管理行业就在无障碍间的基础上,提出推进第三卫生间配建的理念,并对区县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环卫公厕第三卫生间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在新建配建的基础上,排摸、确定上海各区县有条件改造的现有公厕,加快第三卫生间配建步伐。目前上海城市化区域共有环卫公厕2641座,去年开始配建的第三卫生间已达200余座。
此次上海市新版公厕标准的另一个亮点措施是,针对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负荷大的公共厕所,需设置男、女通用的通用厕间,通过通用厕间来动态调剂男、女厕位比例,使厕位比例更符合实际如厕需求。
上海市首座无性别公厕,已于去年10月份在上海浦东张家浜浦东南路口试点建造。该厕所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厕间使用,减少女性如厕排队问题,同时充分照顾母婴、儿童、残疾人等人群的使用体验,做到人群全覆盖。
新标落实无法一蹴而就
据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透露,上海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是行业性推荐标准,不具备强制性,厕位比、第三卫生间的改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上海市将近3000座公厕大部分是按照旧标准建造,要达到新标准的规定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目前,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已将环卫公厕的达标改扩建作为系统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推动各区落实新版公厕规划和设计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除了新建的环卫公厕必须严格执行新标准外,上海各区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环卫公厕进行达标改扩建即可,不急于马上实现所有改扩建的环卫公厕都要达标。
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也表示,目前已和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商讨如何让社会公厕真正落实新标准的要求,不过暂时没有“硬抓手”。
专家视点
改善公厕性别比 宜因地制宜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宋利彩
就近日上海市发布的新版《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不同厕位比是地区文明程度高下的表现
“男女之间平等但不对等,男女差异是生理结构不同再加上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造成的。尊重这种差异并给予不同的政策法律待遇,恰恰符合平等的要义,而非对他性的歧视。”江苏省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小兵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性别不同而安排不同的男女厕位比,符合政策法规性别平等的制度安排,也是不同地区文明程度高下立判的体现。
2016年住建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在新建和改建公厕时,按照3∶2的比例设置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此次新版上海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比住建部的规定更进一步: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负荷大的公共厕所,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5,或宜设通用厕间(即无性别厕间)。
“希望这样的规定能够产生支配性的作用,并由此开始展示我们解决公厕这一中国老大难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在男女厕位比这一公共议题上,刘小兵希望社会有几条原则性的共识:第一,凡是公厕都需要考虑一定的男女厕位比。解决这一问题,无非是适当提高女性厕所占比、适当提高厕所覆盖率、共享厕所。目前,这种方法无疑是最经济、最现实的,这也能在细节上展示一个地区的文明高度。第二,“客流高度聚集”是安排这一比例重要的硬性要素但并非唯一要素,还需要综合考虑窗口形象、文化差异等软性要素。所以,商业区、餐饮场所、医院等区域的男女厕位比还应该再拉大些。第三,男女厕位比并非越大越好,毕竟属于公共支出,需要考虑社会公共利益的整体平衡。
公厕改扩建可以借鉴民间智慧
“这是响应民间呼声,由政府部门牵头主导的从源头上制定相应措施改善目前公厕性别比情况的一件事情,各相关方都做了很好的努力,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性社会学者、心理咨询师朱雪琴说,上海这一标准的出台对于未来公共建筑公厕规划设置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但是,朱雪琴同时表示,在标准的推行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很多困难。
朱雪琴说,因为不同的公共厕所有不同的所有权人和管理者,比如有的属于环卫,有的属于车站、商场,有的还存在多头管理,涉及商务、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而不同的管理者性质不同,所拥有的场地、资金等资源不同,对厕所进行改、扩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量亦不相同,已经建好的厕所改成另外一种性别也不太容易,所以以“一刀切”的方式推行标准一定会碰到许多困难。
对此,朱雪琴建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借鉴一些民间智慧。比如,有一种设计可以根据人流量多少通过微小的调整即可改变厕所性别,类似于这样的设计可以引进;再有,一些资源比较少的单位,可以建成不分性别的厕所,只要里面有人外面的人就进不去,这也是民间克服厕位比较少的很好的经验。此外,朱雪琴还建议,在目前所有单位都进行性别测算不太现实的情况下,一些单位比如各大、中学校,可以灵活设置男女厕位比。
第三性别厕所设置应细化
作为一个“亮点”,此次上海出台的新标准中,还特别新增了对于设置第三卫生间的要求,以方便残疾人、老人及幼儿可在异性家属陪同下进入。
“国际上,第三性别厕所被认为性别友好的新标准,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从中国来说,这种考虑也应该细化。”朱雪琴说,第三性别厕所有它的优点,对于残疾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异性同时出行,带小孩的父母,包括对于第三性别自我认同的人,是有积极性的。但是,第三性别厕所只有在具有比较大的空间资源的基础上才能落实,如果这个地方本身就比较拥挤,这种所谓的进步标准不一定能落实得很好。
“所以在推动之前要有很多资本的投入、做很多扎实的调研,看到真实的需求。”朱雪琴说,所谓发达地区的某些先进经验不一定要进行推广,而是要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情况去认真考量。资源比较多的地方,不需要耗费很大的社会资源就可以落地的地方可以借鉴推动,如果要破坏很多现有的东西,耗费非常多的社会资源才能够推动,就会得不偿失。
所以,朱雪琴建议,对于上海之外的地方来说,可以根据现实的资源情况,先扎实推动厕位的性别配比,先解决最重要的矛盾。一些本身没有那么性别敏感、出行需要异性同伴帮助的情况不多的地方,推出第三性别厕所意义不大,还可能长期闲置在那里,那就不如变成两个正常的单人使用的厕所,可能更能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先从容易改变的地方做起,比如保证旅游景区公共厕所洗手水、增加流动厕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