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20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改革,激荡在神州大地的时代旋律 坚实脚步引领复兴之路 下乡助读,农村不该是文化洼地 让学生回流农村学校成为新趋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女中学教师的公益情怀

下乡助读,农村不该是文化洼地

高惠燕在与孩子交流阅读感想。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周二上午刚结束了一节英语课,高惠燕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我们这周末有一个‘送书、送讲座’的活动,我联系了几个朋友,正在商量活动的细节。”

除了平常的备课教课,这些活动几乎占据了高惠燕所有的时间。今年54岁的高惠燕,是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除此之外,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天涯海角心连心助读团队”的创建人之一。

近日,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上,高惠燕因“中学教师创立公益助读团队点亮乡村儿童人生”的先进事迹,入选了8月“中国好人榜”。

“当时跟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建了这个助读团队,为的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学会阅读,喜欢阅读。如今入选‘中国好人榜’,我觉得既是对我们这种行动的认可,同时也是一种激励。”

到今天,高惠燕和她的团队已经在30个乡村建起了“爱心书屋”,为农村的家长推送亲子阅读、家庭教育讲座20余场。

2014年,高惠燕在网上搜索“志愿者”信息时,看到了山东省教育学会发布的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早就想做义工的她立刻报了名,成为当时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那时候是在菏泽郓城县,针对薄弱学科,为当地农村的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高惠燕回忆当时的情景,“要说辛苦,也真的很辛苦。每两周去一次,周五下午坐车过去,周六培训一天,当天就要赶回济南。”

后来,高惠燕又申请利用周末时间去济南市商河县做志愿者教师,随着志愿经历的增加,高惠燕对农村学生的读书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支教的学校里,我会问问那些孩子们最近有没有读书,喜欢读哪些书。他们的回答都挺让我吃惊的,好多孩子从小就没看过什么课外书,也不知道还有课外书这种东西。”高惠燕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她看来,农村就像是一块“文化洼地”,没有读书的氛围,从学生到家长,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了解甚少。

回到济南,高惠燕想着该做些什么,让这些农村的孩子爱上阅读。

2016年2月,春节刚过,高惠燕在微信上与朋友聊天,说到给农村孩子们送书的想法,立刻得到了三位志愿者老师的响应。“我们马上联系了一下,面对面坐下来讨论送书的事,还建了一个微信群。”

期间,有一位老师请高惠燕为他们的助读团队起个名字。高惠燕想了又想:“正好有一个志愿者朋友给我发来了他在海南的天涯海角拍摄的照片,我就有了灵感,就叫‘天涯海角心连心助读团队’。我希望我们的团队成员不只来自济南市,山东省,还希望有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朋友一起加入,为全国的农村孩子们送去图书。”

“无论如何,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书可看。”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高惠燕的助读团队成员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人加入进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