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1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全城“悦读”的合肥密码 中学生运动会纪录为何尘封40年? “隐孕”现象背后的诸多问题值得探究 保护流浪娃的“联盟”需要扩容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隐孕”现象背后的诸多问题值得探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有关宁波女职工“隐孕”事件的探讨仍在持续发酵。虽然“这名女员工刚入职3天,就告诉老板自己怀孕了,且在休完产假后,就提出了辞职”是个案,但此事引发的各方关注度及讨论的热度说明,“隐孕”一词确实击中了公众的敏感神经,有值得继续探讨的空间和必要。

面对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为规避风险,一些女性选择隐瞒怀孕事实,入职后才告知怀孕,让用人单位相信自己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女员工之所以“隐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职场性别歧视的存在,导致女性的就业之路相对坎坷。因为怀孕、生育以及承担更多的家务及育儿责任,女性常常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即使得以入职,也有可能因此遭遇排挤、变相降低待遇,甚至“被辞职”。因此,无奈之下,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职场上的“隐孕”现象绝非个例,尤其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由“隐孕”而引发的劳动纠纷不时见诸报端,但像报道中提到的这位女性那样,“休完产假就辞职”多少有些任性的做法,确实让一些老板“很无语”“很受伤”。

事实上,采取隐瞒办法入职的女性,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对个人而言,虽说“隐孕”本身并不违法,但其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使其个人形象受损,职业发展因此受到影响;对企业而言,正常秩序和生产安排被打乱,经济效益下降。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如果企业聘用女性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打击,就业性别歧视或会进一步加重。不难想象,如此多输局面将导致谁都不愿意见到的恶性循环——企业更不愿意聘用女性,更多女性不得不选择“隐孕”。

个人要进步,要拥有更好的生活;企业要发展,要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员工和用人单位既是零和博弈关系,更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二者的长远利益是一致的,彼此之间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企业应该对员工负责,遵纪守法,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而员工也应该爱护企业,增强职业责任感,保持职业道德,不能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只有彼此的责、权、利明晰了,职场生态才会实现良性循环。

“隐孕”确有难言之隐,“隐孕”入职更暴露出多重问题。既关乎企业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也涉及员工应该恪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在“隐孕族”有扩大趋势的今天,避免把怀孕变成女性职业生涯的“敏感话题”,不让更多的人像这位老板那样吃“哑巴亏”,需要多方合力,用更加完善的生育保障制度,在最大限度上兼顾女性的生育权益与企业的现实利益,鼓励用人单位自觉尊重女性权利,主动遵从性别公平的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也有利于用人单位赢得自身发展。

如此,才能彻底清除“隐孕”土壤,类似极端案例才不至于再度进入人们的视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