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9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发展 “农民脱贫的主动性真正调动起来了!” 河山岩古村:如何延续“天人合一”理念? 妇女种植西红柿 穷村走上富裕路 给农田装上“智慧眼” 乡约甘肃西峰区给爱唱歌的姑娘说媒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妇女种植西红柿 穷村走上富裕路

□ 杨会斌 杨春旺

近日,笔者来到河南省内黄县东庄镇乔庄村,看到一座座蔬菜大棚排列在田野。大棚内,一棵棵西红柿已长到六七十厘米高,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像黄杏和鸡蛋大小的青西红柿,十分喜人。

乔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红柿种植专业村、内黄县农业局推广的优质高效样板村。“前些年,有人零零星星种了点西红柿,一直没咋发展。2013年起,村里开始大规模种植西红柿,今年,光早春西红柿就种了840亩,产出5824吨西红柿,人均卖西红柿1.4万斤,净收入1万余元。”村会计乔长明说。

原先乔庄可不是这个样子,地瘠人贫,基本不种蔬菜,要想吃西红柿,得跑到20多里路外的县城去买。乔庄人一年种一季麦子,一季玉米,除去成本,年人均净收入仅500元左右,乔庄是有名的穷村。自打开始种西红柿,乔庄村民,尤其是乔庄妇女,一门心思扑在西红柿产业上,乔庄也由穷变富,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

由于青壮年男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乔庄妇女成了西红柿种植的主力军。全村18岁以上60岁以下的妇女有289人,没有一个人在家闲着,都在起早贪黑地管理西红柿。妇女们干活认真、心灵手巧,掰杈、锄草、吊绳、摘果等农活,比男劳力干得还快还好。她们的心气儿也高得很,谁也不甘心落在别人的后面,明比暗赛,比谁种得多,比谁管得好,比谁产量高。

村里妇女周莉是全村有名的西红柿种植能手,今年种了13亩;村民陈秀丽今秋也比早春多种了10亩西红柿。村民杨月芬,虽然家里没青壮男劳力,但今年依然种了10亩早春西红柿,样样活儿都抓得很紧,创出了亩产1.3万斤的高产,除去生产成本,净收入10万多元。

为了扩大西红柿种植规模,妇女们各显其能。本村没有空余的土地了,村民张书利就到邻村张村承包了10亩地种植西红柿;村民王水芹在11亩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又建了两个塑料大棚,扩种了3亩西红柿……今年,乔庄村妇女种下的早秋西红柿比早春西红柿多了390亩。

妇女们不光比产量,更比质量。乔庄村西北与亳城乡陈流村相邻的边界处,原来有一片200多亩的荒地,乔庄村的妇女们将它开垦出来,种上了西红柿。她们用农作物秸秆、积沤的农家肥等养地,年年如此,贫瘠的沙荒地变成了肥沃良田,种出的西红柿个头大、口感好,虽然价格比其他地方种出的西红柿要贵,但人们还是争相购买。昔日沙荒地如今成了聚宝盆。

时下,乔庄人种西红柿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是,更注重了土地修复和培肥地力。村里人从种植实践中更深切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即“庄稼一枝花,要靠肥当家”,地不肥壮,种西红柿就不能优质高产。因此,村民们种西红柿都越来越自觉地使用有机肥做底肥。为了获取有机肥,他们收集农作物秸秆、杂草、树叶,沤制成肥,有些村民还增施了豆饼肥、芝麻饼肥,以修复损坏的土壤,养肥养壮耕地,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种西红柿让曾经贫穷的乔庄村走上了富裕路,如今提起种西红柿,村里人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村里71岁的老人乔运平说:“种西红柿十分活儿,有八九分是妇女干的,男劳力外出打工,妇女挑起了种西红柿的大梁,乔庄由穷变富,多亏了妇女们!”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