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或致主要农作物减产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全球产量减少。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森特霍尔德·阿森和国际同行报告说,人类三分之二的热量摄入源自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但气候变化对这4种农作物的影响却不清楚。为此,他们利用多种方法对此前已有的70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分析方法均得出同一结论:气温上升可能会对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全球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如不采取相应措施,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全球小麦平均产量就会下降6%,水稻、玉米和大豆平均产量则分别下降3.2%、7.4%和3.1%。
研究还发现,全球变暖对不同作物和不同地区的影响大不相同,气温上升可能会使某些地区作物增产,但对绝大多数地区的影响是负面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地区和作物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在全球人口增加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
(林小春)
内蒙发现“活化石”植物半日花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农牧区生态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巴润别立执法中队透露,近日,该中队执法人员在贺兰山明长城沿线巡查时,发现大片生长的半日花植物群落。
半日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科学界称为“活化石”,是世界稀有的物种,为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植物。1992年,半日花被收入中国植物红皮书,是亚洲中部荒漠的特有物种。
半日花由于其种子粒小,胚成熟度差,自然繁殖能力低,属荒漠区抗干旱濒危植物。
据了解,此次发现在当地历史上为首次。执法人员查阅相关资料,显示阿拉善并无半日花分布记录,《贺兰山植物志》也没有收录该物种,从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国内外对贺兰山的多次考察中也均未发现半日花。专家表示,这次发现,对研究亚洲中部,特别是研究中国荒漠植物区系的起源与地中海植物区系的联系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