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实习生 张淑秀
儿童早期教育是社会一直关注的话题。近日,北京市妇联、天津市妇联及河北省妇联联合举办了“京津冀家庭教育大家谈——推进早期家庭教育的思考与路径”活动,与会专家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早期儿童成长的三个关键点
“脑科学研究显示,儿童早期发展很重要。有数据表明,在3岁之前,儿童大脑的活跃程度是成人的两倍。5岁时,大脑成长至完全发育的92%。”联合国儿基会中国办事处教育与儿童发展专家陈学峰说:“儿童早期发展有三点非常重要:培育大脑、抓好时机和注意环境影响。”
培育大脑=营养+“刺激”。陈学峰称,最近联合国儿基会对很多研究综合分析发现,营养对大脑非常重要。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大脑发育会消耗掉体内50%~75%的总能量;同时,也要靠良好的环境刺激。良好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能够使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而不良的压力和应对,则会降低人对营养的吸收。
陈学峰介绍,联合国儿基会通过研究不同孩子的脑热能成像发现,福利院的儿童,在两岁以前进入到正常家庭的热能图明显比两岁以后转到正常家庭的热能图好。早期大脑发展的“敏感期”是在儿童两岁之前,视觉、听觉、习惯性反应等等这些能力都发展得比较早,包括基本情绪、情感模式在内,他们的发展高峰都在两岁之前。
据悉,儿童早期所遭遇的有害压力会对儿童造成终身影响。早期经历压力应激,婴儿杏仁核体积明显较大。有研究认为,当婴幼儿遭遇了暴力、虐待、忽视、长期饥饿等深度慢性和多重逆境的时候,他们会产生有害压力。而有害压力会导致皮质醇的高分泌,它能够限制脑细胞的增殖,破坏孩子的健康,干扰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行为表现,从而破坏大脑的发育过程。
早期教育需要理性回归
早教领域中注重智力开发,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把早期教育都集中在智力开发上,是有缺陷的。针对家庭现在存在的教育误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康丽颖教授说,家庭教育需要理性回归。这种理性回归,就是要去理解家庭教育的内涵——包括亲子教育、两性教育、婚姻教育、家庭伦理教育、家庭资源与管理教育,“虎妈”与“狼爸 ”的教育成功只是个例。家庭是一个私人领域,有独特性。“虎妈”与“狼爸”的成功,不代表这种教育方式在其他家庭也能成功。在父母高压之下的学习是片面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精神层面上的发展以及孩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没有保障的。
人类社会活动有三种形式,游戏、学习、劳动。家庭教育应该是游戏向学习、向社会、向劳动过渡的阶段。康丽颖解释称,实际上,我们现在缺乏这样的一种过渡。
据了解,家庭教育有三个重要方面,分别是回应性的养育、积极正面的教养和游戏促进发展。回应性指大人来回应孩子的任何信号,在回应式的养护中,成人注视孩子玩耍,给孩子构建大脑回路的信号,孩子对此作出反应。好的家长,是跟着孩子的信号及时做出回应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王书荃强调,新生儿婴幼儿时期,看护者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对孩子行为的呼应,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如果婴幼儿没有从与成人的情感交流中获得满足,没有安全感,日后将会出现种种情绪、行为上的问题。同时她也表示,皮肤接触可以使婴幼儿获得安全感。皮肤接触是自然的情感交流,尤其是亲子的情感交流,它对婴幼儿未来社会情绪的发展影响极为重要,是重要的营养液。
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张侃提出,早期教育要“一养三传”。“一养”是指养成习惯,“三传”是传承知识、传授技能和传承文明。养成习惯,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工作。
据了解,三地妇联从2016年开始,连年举办家庭教育大家谈,旨在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家庭教育工作法制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促进三地家庭教育工作共建共享,给孩子一个多姿多姿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