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8月19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发展 妇女聚力,美好乡村再升级 古村建筑奄奄一息,谁来拯救? 胡丹:诚信经营 开创种粮大业 发工资了! 乡约广东东莞给中国姑娘找外国小伙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村建筑奄奄一息,谁来拯救?

□ 张恒业 李智思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叶村利源,与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的西递村相毗邻,是一处四面环山,以丘陵地貌为特征的村寨。全村以蚕桑、茶叶、劳务为主要经济来源,拥有丰富的天然石林和利源麻布编制、糖果制作工艺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年住宅荒废倒塌或成危房

远远望去,细雨朦胧中的利源古村像一幅水墨画,但走近细看,村里的一些景象让人有些失望。

利源古村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旧村落中心,古民居大多无人居住,许多百年住宅荒废倒塌或成危房。另一部分是现代民居建筑群,村民基本都居住在新村。

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利源古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后,获得了300万元的专项资金,已下拨了200万元,用于建设基础设施与水源改造,以及祠堂的修缮。目前,利源村的水源问题已经解决,村内的污水也得到了治理,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村容村貌得到很大的改变。当地居民对此比较满意。

不过,利源古村的古民居建筑保护状况却不理想。为何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从村民和村干部那里得到的答案,首先是“底子”差。利源古村与西递村相邻,但两个村落的命运大不相同。前些年,西递村经济发展不如利源古村,几乎没有村民新建房屋,后来被列入古村保护名单,重点发展旅游业,古建筑都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而利源村凭借其制麻技艺,在前些年就率先发展起来,村民赚到钱后,大都建了新房,以前的老房子虽然没有拆掉,但长期闲置,无人维护,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坏。

其次是缺乏资金。这位村干部说,村里也希望能修缮那些古建筑,但由于修缮成本过高,上级政府又没有再下拨资金,目前的状况实属无奈。他告诉我们,村里有一幢古建筑快要倒塌了,村委会几次向上级政府申请修缮,都没有结果,考虑到安全因素,村里决定将这幢古建筑拆掉。

我们发现该村的古建筑都没有挂牌保护,问及原因时,村干部无奈地说:“挂了牌也没有资金保护,结果是一样的。”

70岁的余大爷告诉我们,未对古建筑进行维修之前就挂牌保护,房屋所有人是不愿意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承担保护责任。余大爷说,村民并非对自己的住宅无情,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无奈。50多岁的老余正在家里维修电路。他说,有人居住的古建筑,只要有安全保障,平常的电路维修和防水通风设施的处理,村民可以负担,但对大面积维修是难以承担的。

在谈及利源古村的未来时,村干部和一些村民列出了发展旅游业的种种优势,如后山上的石林、村内的10景等等。听上去,他们对未来似乎充满了信心。但我们认为,古建筑的保护是一件耗资巨大的长期性的事情,虽然上级政府拨款占大头,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上级政府拨款,还应该想办法发挥古村落的资源优势,增加收益。实践证明,开发旅游业是保护、发展古村落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必须适度。

传统麻布制作工艺无人传承

利源古村有着悠久的手工麻布制作传统,在历史上,该工艺使得利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织麻村。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源头麻布生产依然红火。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麻布的需求日渐减少,因而也导致其工艺濒临消失,为了保护这一传统工艺,2010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其列入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利源手工制麻技艺保护和传承状况如何?我们首先采访了该工艺传承人余荫堂。这位今年已经75岁的老人是该工艺的唯一传承人,政府每年补助他3000元,只要求他配合相关调查。他说,他目前仍未找到接班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也没有人愿意学这门技艺。而且,现在麻布已经没有了销路,也没有人用手工做麻布了。

在村民查利群的家里,我们看到了一捆纯手工制作的麻布,查利群说,这捆大概5公斤的麻布,是他母亲亲手制作的,应该值3000元左右。我们摸了摸麻布的质地,虽然看着粗糙但十分坚韧,可以感受出制作手艺的精湛。

麻布制作工艺在利源村得以保存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但能否继续传承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我们认为,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看,麻布的制作和品质都已经落后于时代,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如果不能对其创新升级,补贴再多的钱也难以阻止其彻底消失。

(作者为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