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书店引入了图书馆功能,将书店变成了可借可买的综合性场所,吸引了很多人光顾借阅”,据介绍,开店当天2万人次的客流量刷新了该店单日客流量的最高纪录,当日即有4000本左右的图书被借阅,如果按人均2本的借阅量来算,约有2000人参与。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蓓 文/摄
炎炎夏日,想在合肥市三孝口一共八层、总面积4800平方米的新华书店里,找到一个可以坐下来读书的空隙,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8月初的一个午后,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这里,除了琳琅满目的图书,就是或席地而坐沉浸于文字,或在室内咖啡馆里用一杯饮品换得雅座也只为专心读书的读者们。
安徽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自1985年建成以来,因地处繁华的市中心而成为合肥的地标性建筑,在纸质出版物繁盛的年代备受市民欢迎。网购和电子书籍的兴起,也曾让这里一度沉寂。2013年,装修一新的新华书店,增设了包括咖啡区、名品体验区等精品馆,创意文具和茶会所的创意馆,花艺、艺术品展览等时尚馆,带着浓浓的“时尚味儿”盛装开幕,首次刷新了人们对这家国营老店的传统印象。
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今年7月16日,再度转型、以全球首个“共享书店”为名“亮相”后的三孝口新华书店,更是吸引了众多爱书人的目光。
“共享”延伸至书籍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电脑……这两年,当越来越多的民生用品可以通过以租代购的方式实现使用权共享后,“共享”逐渐成为商家们逐利化的经营模式,也成为老百姓日渐习惯的“风尚”生活。
“让作为‘文化’符号的书籍以借阅的方式共享,的确非常有创意,它解决了我们想读纸质书又无法负担它高昂价格的问题”,炎热的午后,到三孝口新华书店归还、借阅图书的大三学生小许,已经坐在书架前的木地板上,用极快的速度读了大半本书。“在这读一本,再借两本回去读,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往返学校和书店之间的成本”,文静的姑娘害羞地笑笑,又埋头于手上的读物。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智慧书房”App,读者只需要缴纳99元的押金,就可以享受“共享书店”的服务。这其中包括:扫一扫自己中意图书的条形码,每次最多可以借阅两本总价不超过150元的书,店内全品类书籍不受限制。借阅10天内免费阅读,只要及时归还,不限借阅次数。为鼓励大家热爱阅读、传播阅读,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即三个月内读完12本书就返还押金的8%作为阅读奖学金。此外,用户每次借阅后,只要按期归还,每读完一本书就可得到1元钱奖励。读者缴纳的押金也随时可退。
为了方便初次借阅的读者,在共八层的书店里,每一层的每一根梁柱、书架上,都张贴有二维码和借阅流程介绍。
“与传统书店的区别在于,共享书店强化了书籍的使用权,弱化了书籍的拥有权,增加了图书的阅读量。”店长徐昕炜介绍,“让‘共享’延伸至书籍,并不只是利用时下流行的‘共享’概念,更是以这种全新的方式,拆除阅读门槛,降低阅读成本,推广全民阅读,让这座城市满溢书香。”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共享”借阅,将很多过去通过电脑、手机进行网上阅读的读者吸引到书店。“与电子读物相比,纸质书更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于文字,细细品读词句间的美感,也更具阅读的舒适感和真实感。如果在借阅中遇到特别喜欢的书,我们会愿意买下来留存。”借阅者们纷纷表示。
一组来自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至7月22日,“智慧书房”App总下载次数已达4万。其中三孝口店上线以来增加下载次数约1万,借出书籍15988册。图书种类比例以少儿类最多,其次是文学和社科。
可借可买,坐拥书城不是梦
“以前是买书热情大于读书激情。现在被还书时间倒逼着,反倒提升了阅读速度。”快节奏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曾让“想读书”的余先生有不少次“脑袋一热买了书”,回去之后忙起来就束之高阁,“总觉得反正是自己的书,啥时候看都行。现在总提醒自己书是借的,到期归还,反而可以每天抽出一些时间阅读”。
与余先生一样,很多人的梦想是坐拥书城、枕着书香入梦,但只有购买功能的传统书店以及“书非借不能读”的心理惯性,极少有人能实现梦想。
“共享书店引入了图书馆功能,将书店变成了可借可买的综合性场所,吸引了很多人光顾借阅”,据介绍,开店当天2万人次的客流量刷新了该店单日客流量的最高纪录,当日即有4000本左右的图书被借阅,如果按人均2本的借阅量来算,约有2000人参与。
除此以外,“智慧书房”App还为读者们提供了社交功能。读者可以自由发言,交流读书心得,以书会友,让人觉得读书并不是件孤独的事儿。
在开业短短20天内已往返三次的大学生小许眼中,三孝口“共享书店”最吸引她的地方,也是这里与校园图书馆最大的区别,“这里集合了时下最新最全的出版物”。如果全店4万多个品种十几万册图书之外仍有你需要但书店没有的,在留言簿上留言,书店会尽快采买,并通知读者前来借阅或购买。
另外,自2014年10月末成为全省首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以及再次升级后书店的布局、极具实用性和引导性的标识,和“已经从传统的销售人员变身为读者阅读顾问”的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都给了阅读者很好的到店体验。
记者注意到,书店一楼入口处即设有“共享好书推荐”,再往里,“共享排行榜”上,20多本图书整齐排列,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名列第一,《三体》《我们仨》《白说》等图书赫然在列。另外,还有“新书排行榜”“店长推荐”等。店长徐昕炜介绍说,“这都是根据读者反馈以及近期借阅数据分析整理出来的,为想读书又不知道读点啥的读者们提供参考和指引。也是借用实体书店为纸质出版物进行推介。”
如果有想读的书,但是找不到在哪,也不用着急,可以随时询问穿梭于书架间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百次将图书归类、整理、放回原处,早已让他们对“哪本书在那个书架”上了然于胸。
“这里犹如喧嚣之外的一方净土,无论什么时间走进来,捧起一本书,周边的阅读氛围,总让你不由自主安静下来,走进书中的世界”。如今,平时借几本书回家看,周末到店读书,已经成了“80后”小余的日常。
或破解纸质书与实体书店困境
“大家都来借书,谁还买书?书店不得倒闭了。”听说了“共享书店”,第一次过来“感受一下”的市民丽丽,边扫描二维码边小声嘀咕。
这似乎代表了很多人的疑虑——网络的无限扩张,除了为孩子购买必需的教辅资料,越来越少人光顾实体书店,这样的冷峻现实,让纸质出版物和实体书店不断探路其他经营模式。“共享”是否是解决之道?
事实上,早在推出“共享书店”之前的几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曹杰就对出版发行业进行过深度调研,最终确定了“转型与升级”的求生之路。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较上年增长103%。业内人士预测,按照当前发展态势,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将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会达到10%。
“共享单车经营模式的成功,激发了其他产品共享的浪潮,致使‘共享’从交通出行向更多领域转移。共享书店,是共享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实践。用‘共享’创新经营模式,是对新理念的应用,也是盘活图书资源的务实之举。”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朱巍认为:“任何共享经济模式要想成功,前提是它必须是一种基于对市场精确测算的规模经济。相对于单车、汽车、房屋租赁巨大的市场而言,图书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仍有待检验。”
对于这样的赞赏和忧虑,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经营结构来看,共享书店并非单纯借阅图书,书店仍面向读者提供零售服务。在产品规划中,如果借阅读者觉得图书有收藏价值,也可以方便地通过App“借转购”。
据悉,2014年6月至今,合肥三孝口新华书店客流约为700万人次,首批“共享书店”将在10家新华书店实体店和校园书店同步试点。此外,新华集团推出的“智慧书房”App已有100多家泛娱乐、新媒体、自媒体入驻。线下线上平台力量的整合,或许可为“共享书店”运营提供一定的基础。
“‘共享书店’改变过去书籍销售一锤定音的模式,让读者可以先行体验之后再决定买与不买,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件好事。此外,即使不买书,‘共享’也能让书籍实现从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转变,实现知识的交流和文化的共享,于阅读的推广而言也是件好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如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