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袁鹏
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甘肃省某县采访异地移民搬迁工作,这是个异地移民扶贫搬迁比较集中的县,计划自2014年至2017年从高海拔山区移民5万余人,目前已经移民两万多人。可以想象,对这个人口不多的县而言,这样空前的移民计划必将对该县的脱贫起到决定性作用,对搬迁移民的生活也将带来积极、长远的影响。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在异地移民搬迁中,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搬迁工作中的硬件,譬如房屋、道路建设等方面,而对移民思想状况、精神情感等软性的工作却有所忽略。一些移民虽然搬到了新的村子,住进了装饰一新的屋子,家里也有着现代生活设施,但因为生活暂时的不安定,对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表现出焦躁、茫然、失落,甚至是抱怨的情绪。
虽然异地搬迁是为了帮助村民脱贫,提升生活质量,但对于一个个家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言,搬迁不单纯是一次家的搬离,居住地的改变,也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习惯的改变,意味着离别故土重新开始,这会让人产生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剥离感,感受到一种情感的割裂,这是一件非常痛苦和纠结的事情。
这些现象是一个群体在其生存土壤发生改变、生活状态发生变化后的必然反应。对于移民们而言,适应新的环境与新的生活,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适应的过程可能痛苦、纠结,但只是生命经历嬗变中的阵痛,是移民搬迁中需要付出的一种必要的代价。但实际情况中,因为移民年龄、自身素质、能力等情况的差异,面对新的环境和压力,一些人可能更加敏感甚至脆弱,一些小小的问题比如房屋的质量、生活上的不习惯等等,都可能成为触发不良情绪和精神状态的诱因。如果对这些现象重视不够,对一些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使结果与移民搬迁工作的初衷相悖。
异地移民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论忽略哪方面的工作,都可能导致问题的出现。在此记者建议,对于异地移民搬迁,政府相关部门在为移民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造硬件设施之外,也要关注移民们的思想、精神、心理方面的变化,加强对移民的思想引导、情感关护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从茫然和失落中走出来,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引导他们自强、自立,勇于面对挑战,鼓起信心发展生产,建设新的家园。
记者认为,在异地搬迁工作中,关注移民的精神状态,关护他们的情感心理,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与关注的一项工作,也是施政过程中人文精神与关爱意识的体现,必将对整体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善后等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异地搬迁这个脱贫攻坚模式中,这应该成为一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