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转、冬天转、春天转,夏天也转,此去经年,不觉之中,竟已是两三年。秋天里,有红红的酸枣,摘几颗含在嘴里,又酸又甜,也是“醉了”。
■ 舟子
最近,有一阵没去那座山里转了。按说,天热应该去山里清凉一下,可似乎是天越热人世的事也越“热”,没有合适的时间。于是,不禁有些想念起那山里的“居民”来:如此闷热难安的天气里,它们还安好吗?
两三年前,第一次去那座山里转时,我被那块醒目地屹立着的警示牌弄得发笑了,因为上书:“你已进入林区,不得伤害和杀戮野生动物!”这样“浅薄”的山林能有什么野生动物呢?它不是深山老林,浅浅的人工植被一眼就可以望穿。然而,在北方的郊野,能看到这样的大山,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满足的后果就是经常地前去“转山”——在山间瞎转,权当健身和呼吸新鲜空气。
秋天转、冬天转、春天转,夏天也转,此去经年,不觉之中,竟已是两三年。秋天里,有红红的酸枣,摘几颗含在嘴里,又酸又甜,也是“醉了”。酸枣是我17岁那年大学入学在北方大山里军训时,认识的第一种北方可食野果,我的南方故乡没有。它皮薄肉少核很大,好在滋味充足,弥补了果实不够丰润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在北方的山野,我没有再遇上过第二种可食的野果,物以稀为贵吧。冬天,山顶的人工湖上有时会有鸟群在游弋。
湖有点大,近观有些困难,更困难的是,每当我从这一面去企图近观时,鸟群就集体自动游弋到了离我远的那一面,“珍爱自己,远离人类”是它们的生存本能吧,我深感无奈但也觉得情有可原。它们是一群什么鸟呢?开始,我认为它们是远道而来的,比如海鸥或者我不知其名的某种鸟类,但当一个眼神好的朋友认定它们是一群野鸭时,我有些失望。我宁愿自己是一个视物不那么清晰的近视眼,因为在单位附近的什刹海我已看过很多次野鸭了。
春天,当北方山林迟迟不愿从冬天的寒意中苏醒过来时,小鸟们的热切鸣叫却先行启动了,有时,我看不到它们,只闻其声。我盼望春天全面到来的心情与它们一样迫切。夏天,山谷里会有森林音乐会,在那一个特定的山路弯弯处。那处的松林斜倚着一片山坡,格外茂密,青葱一派。松林之底是可行车的山路,跨过山路对面的盆地又是松林。
每次夏天徒步至此,这里的音乐会都开得如火如荼,是知了和其他鸣虫在不遗余力地演奏,一首接着一首,没有间断。听得多了,我会在心里评价:演奏者的热情很是可贵,可惜曲子选得不够好,总是那么单一的一首,旋律太单一,不够丰富。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去选一位更有才华的作曲家来合作。除了我这样的听众,有时,我也能在地上看到有多足爬虫飞快地移动步伐,急匆匆地赶往音乐会现场,其生怕迟到的样子,与我赶去听音乐会时无异,只是它们的路途上没有红绿灯。
在这座山里,我还看到过几次松鼠。特别的一次是在人工湖的堤坝上,一马平川,松鼠在那儿东奔西跑,却无处可以藏身。我不知道它为何要如此仓皇,是因为看见了我这个来自人类的威胁还是它洞穴动物“入穴为安”的天性使然?很想告诉它:我是不会加害于你的,即使我离它近,况且我其实离它很远,我也没有可能翻越防护栏到那倾斜度不小的大坝上去。山里还有野鸡,因为有几次我听到了它们在离我不远处,拍打着翅膀“扑扑”起飞的声响,有一次还看到了一个笨拙的鸟类身影。同去的朋友说:那是野鸡。更多的时候,我只是远远地听见它们的叫声,开始以为是山里人家喂养的鸡在叫。
山里其实没有人家,只有对面一座山的侧面那被大型机械凿挖出的裸露山体显示着人类作为的痕迹,好像是一个小型的开采场,具体不知是在开采什么。这群山之间远望一片青绿,只有那片裸露地像是一处伤痕,这令我想:有时没有任何矿藏或是其他含量的自然存在,反而更能免遭人为的“迫害”而得以岁月静好、亘古安息。
山间的路,夏时,野草就像是占道经营的摊贩把路侵占得变窄了;而冬天,山寒草枯,路面再次自动变宽。
走在山间,有时抬头,我能看到飞机及其喷气留下的清晰“划痕”,有时还能看到不小的鸟儿的黑影在滑翔。我希望那是鹰,而不是我在城里多见的乌鸦。不过,“乌鸦大婶家”另当别论。尽管走过多次,但我对山间地点的判断大多凭感觉和印象,走到哪算哪,并不能清楚地定位,因为都是树木和草加一些岩石,可识别度不高。只有“乌鸦大婶家”可谓一个清晰的地标:它位于一座巨大的输电塔的顶部,有一个几根树枝草草搭成的窝,还有一棵孤独的小树。从第一次看见一只乌鸦在那上面“哇哇哇”地喊之后,我就把它视为了“乌鸦大婶家”,虽然,乌鸦好像是不筑窝的——这窝也许是喜鹊建的,那天,乌鸦不过是偶然来访,但“一只乌鸦找水喝”和“狐狸说‘乌鸦婶婶你真美’”的童年故事记忆让我与乌鸦婶婶更感亲近。
“乌鸦大婶家”还屹立在风雨中不倒吗?小松鼠还总是那么着急忙慌吗?为了在人类靠近时能一下飞得更高更快,野鸡会开始减肥吗?酸枣又开始红了吧……山谷里的“居民”让我可惦念的还不少。看来,是时候再去拜访那座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