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能被证明,逻辑推理明确,而且还要有全局观,即新的模型(理论)不但要能解释原有模型(理论)可以解释的所有实验结果,还必须解释原有模型(理论)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才能被科学共同体接受。
■ 张田勘
不久前,一个名为“青年传媒”的头条号发布一篇文章,标题为“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在论文首页,作者信息显示为云南大学物理系凡伟。论文已发布在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上。
不过,经过几天的发酵和调查,所谓的“电荷不存在”论文即将发表是典型的学术造假新闻,不仅论文“获得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森教授的评审和推荐”是假的,就连凡伟本人的身份也是假的。现在,凡伟的头条号“青年传媒”已被今日头条封禁,其发表在中科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上的论文也已被撤稿,凡伟亦被列入非诚信作者黑名单中。
后来,凡伟承认是自我炒作。但为何要这么做,他称,有说不出的苦衷,用假身份和自我炒作都是被逼无奈的,因为国内外封杀民科,必须搞到正规身份才能不受歧视。
民科的对应身份应当是“官科”或“正科”,也即体制内和学术共同体承认的科学家或科研人员。要从民科转正,不说难以上青天,其间也肯定横亘着巨大的鸿沟。
凡伟本人承认是民科,并执着地认为,因为没有正规身份,所以受到歧视。
民科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具有狂热而近乎执拗的热情,但不曾接受过基本的专业训练,往往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并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但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范式,因此不能与专业人员进行基本的学术交流。
不过,对于民科,凡伟声称“肯定其研究”的某大学副教授沈老师给予了另一种标签,称为“病态科学”,即主观上强烈希望自己的理论是对的,但是实际上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定义与伪科学相似。民科是否就完全等同于伪科学呢?当然也不是,因为科学史上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是民科首先发现,并到后来逐步完善的。那么,民科如何体面而优雅地蜕变,成为“官科”或“正科”?
民科要转变为“官科”并不难,重要的是,去除民科的基本缺陷,即没有接受过基本的专业训练,好大喜功,不按科学范式进行交流和研究等毛病。
以凡伟而言,如果对物理感兴趣,先要读一些理论物理教材,打好基础。这个过程就是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学习,当然其间也需要拜师,接受名师指点。
其次,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科研突破的面要小,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正如数学家华罗庚,从发现数学家苏家驹的《代数式的五次方程之解法》文章在一个十二阶段的行列式中有计算差错,写了《苏家驹之代数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由此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重视,后被荐入清华大学任教。
此外,在科研中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能被证明,逻辑推理明确,而且还要有全局观,即新的模型(理论)不但要能解释原有模型(理论)可以解释的所有实验结果,还必须解释原有模型(理论)不能解释的实验结果,才能被科学共同体接受。
不过,民科要蜕变为“官科”,最基本的还是要以符合科学界的范式和规矩来讨论和证明问题,提出问题,列出证据、加以证明,进行逻辑推导等。同时,要接受专业人员的审视、挑剔、质疑和建议,如此,才有可能引起业界的注意,然后逐步得到认可。不能唯我独尊,认为他人的研究结果都是错的,只有自己的才是正确的,才是重大发现。然而,凡伟在这些方面显然欠缺,其科研内容十分广泛而宏大,不只是决计在电磁学上推翻旧的理论和标新立异,而且有三四个“创新学说”,分别属于电磁学、经典力学、量子力学三个领域,大有横扫物理界之势。
就凡伟的基本功而言,沈老师的评价是,凡伟的论文既无通顺的逻辑过程,也无新概念、新公式、新预言,只是把老概念、老公式重新组织理解了一下,但理解也是错的,只能算高中生练笔。
所以,凡伟要想从民科蜕变为“官科”,完成华丽的转身,先得打好基础,做足功课。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