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改改
6月17日和18日,是杭州的中考日。这两天过后,大多数的孩子想着要好好放松一下,而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的孩子,却是无一例外地想着,去哪里借到高中课本。
“我们学校的孩子超前学习和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强。”该校70岁的老校长何志英,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娓娓说道。
这位杭州市江干区的“区宝”级办学名家,早已到退休年龄,因各方的一再挽留,仍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并在201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30年来,她永不止步地追寻着自己的“办学梦”。
“把困难踩在脚下”
天降于何志英的大任,似乎就是办学。她也确乎有种神奇的魔力,经她手的学校,办一个,火一个。20世纪80年代末,她把当年留不住学生的采荷中学办成了浙江省唯一的“城镇示范性”初中;2003年,白手起家创办江干区第一所民办学校——采荷实验学校,几年时间,成为杭州热点民办学校;2007年,何志英化身该集团的总校长采实教育集团总校长,率先开创“民校+新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再办新校,短短三年,学校跻身杭城一流公办学校。
这些无限风光的背后,却是何志英说不尽道不完的艰辛与付出。
在何志英54岁那年,她从零开始,开辟办学新战场。新学校采荷实验学校的第一个学年,资金极其紧张。为了让老师们过个好年,何志英拿出家里仅有的10万元,再加上两位副校长凑齐的10万元,一共20万元作为年终奖。
谁曾想,眼看着就要开教工大会了,一群农民工堵在校门口要说法。原来,学校的建筑队老板跑了,农民工只好向学校讨工资。
何志英冷静下来,四处打电话借钱,却一分钱没借到。再不能让老师们等着了。去往会场的路上,何志英边跑边想怎么跟老师们解释。出于学校严格的纪律性,何志英首先向大家道歉。在解释迟到原因时,说到借款无果、工人讨薪的一幕幕,何志英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老师们震惊之余,纷纷递上纸巾。大会结束后,老师们围着何志英,有的说我们的奖金打白条吧,先把工人的钱付了,有的干脆说奖金不要了,都给工人。老师们的理解,让何志英再次泪奔。
“把困难踩在脚下,作为前进的阶梯和动力,踩着困难向前进,做生活的强者。”这句话对何志英的校长生涯做出了最好注解。
“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
“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是何志英一直以来信奉的办学理念。
简简单单一句话,其实包含了何志英多重教育理念。“每一位”,即意味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一串葡萄,不能只盯着大的,不管小的。那么小的会烂掉,很快蔓延起来。”这层内涵,被何志英称为“捧葡萄”。“都”,则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视为“西瓜瓤”,左右脑同时开发。“有效学习”,则是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搭梯子”,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搭建不同的台阶。
“校长的教育理念老师们能接受吗?”这是紧跟而来的问题,也是何志英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必须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为此,何志英在学校开展了整整三年的“双学活动”,外学“青浦”、内学“理化生”。
这一活动,使得老师的教育理念发生很大改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但也让部分老师出现了苦抓苦干的现象。
按下葫芦浮起瓢,一个问题解决后,往往会出现新问题。所以何志英从未停止过研究探索的步伐,持之以恒地进行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
如今,学校探索出的“学程导进系列化”课题研究两次荣获教育部奖项。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测评中,连续多年学生负担率低,社会满意度高,在全市排名中数一数二。
“人有我优 人优我新”
在何志英看来,办学与做生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她开创的“体教结合”模式,为人津津乐道,还赢得奥委会主席的高度赞誉,并在多国推广;投入500万元,建立杭州市唯一的标准化国际轮滑跑道;成立国家级轮滑体育俱乐部,与武警轮滑队合作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体育特色人才。
引入斯坦福英语教学新模式,通过人机对话形式,让学生在仿真情境对话、交流、对比中轻松学习英语。在这里,英语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技能的学习。
集美育、体育、德育、心理健康于一体的“全程音控健力腕操”;烹饪、人工气候室、心理学等拓展性课程,组建出30多个兴趣小组,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一个个特色教学模式,成为学校的招牌,也成为何志英身上的标记。为了她的“标记”,她婉拒多处年薪百万的挖角。“学校的稳定,老师的安心,家长的放心,才是我最看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