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邓小波
说起湴塘村近年来的变化,村民们形容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年至今,湖南省妇联共有三批驻村扶贫队先后来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贫困村——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湴塘村。她们聚焦“六个精准”,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村民参与到扶贫开发中,探索和践行着省妇联驻村帮扶的“巾帼路径”。
结对帮扶:因人因户施策
“省妇联扶贫队的同志刚刚来到湴塘村的时候,扶贫工作开展得非常艰难。”湖南省妇联主席姜欣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但她们仅用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日夜走村入户,实地走访,摸清了全村贫困户的底子。经过群众代表评议,村支两委、组长、党员审议,全村公示后,2016年上报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254人,建立了卡实相符、档案相符的贫困户及贫困人口数据系统。2017年,驻村扶贫队重新对所有贫困户逐一走访,详细了解各贫困户人员构成、经济来源,分门别类列出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对已脱贫的贫困户成果加以巩固,对要脱贫的贫困户加以帮扶。
今年4月7日,姜欣到湴塘村慰问结对帮扶对象邹国龙。当她得知邹国龙的妻子郑日晶因前一个孩子患先天性脑瘫,家中又有遗传病史,再次怀孕后,全家人一直忧虑不安时,当即安排人员与医院对接,开辟绿色通道。仅仅5天后,由育娃娃基金提供全部诊疗费用,郑日晶得以到省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专家会诊,避免因新生儿缺陷再次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项目扶贫: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
湴塘村共有1280余人,山林面积1100亩,耕地面积505亩,人均耕地不足0.5亩。加上地势较高,田地全在山坡,土壤干旱缺水,全村强烈要求实施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几条主要灌溉渠实施改扩建提质;在村水果基地建耕作通道和蓄排灌设施。2016年,驻村扶贫队成功将160万元的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立项;2017年正准备实施。
在安全饮水工程、通组公路延伸、山塘清淤和水渠硬化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省妇联驻村扶贫队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发动和组织广大村民义务投工投劳,据统计,安全饮水工程,驻村扶贫队动员村民义务投入1000多个工,相当于投入资金20多万元。
省妇联驻村扶贫队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制度,选定和实施扶贫项目,现已争取到1000多万元的民生项目资金。
自2015年以来,扶贫队投入约40万元,实施了亮化工程,在村主干道、通组支干线以及主要屋场安装路灯121盏,实现全村亮灯;修通了通组支干线延伸公路6处,长1.5公里宽4.5米,今年,又将拓宽1.8公里的乡道,全村和周边乡村数千人受益;投入80万元用于村民安全饮水改扩建工程,不仅解决村民的饮水难问题,还兼顾了村民的生产用水;开通了100兆的电信光纤宽带,实现网络“户户通”。
产业扶贫:“输血”+“造血”
为实现产业扶贫,省妇联驻村扶贫队投入资金,为集体经济输血。将村140多亩的集体荒山进行开发利用,种植上万株冬枣和黄桃树苗,建立水果种植基地。目前已投入约60万元,预计明年挂果后,将实现年收入50万元。同时,为合作社输血。通过扶贫资金带动、村民入股形式,成立湴塘村大蒜种植合作社、猪血丸子加工合作社。引入百山农业公司合作,确定公司负责提供种子、技术,并实行电商销售。2016年,全村种植红皮香蒜40亩,有93户村民入股,100多户村民直接参与了大蒜分拨、垦土、施肥、种植等工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近60户。猪血丸子加工合作社生产供不应求,当年实现入股村民分红。此外,投资修建了村产业发展中心。开工建设近300平方米的产业发展中心,为加工合作社、种植合作社、手工编织协会提供展示、仓储、办公及培训场地。
除了输血,驻村扶贫队还加大培训“造血”。省妇联为村里捐赠了11台电脑,新办起了村民培训学校,为村民开展农业技术、手工编织、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供网络信息设备,并引领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驻村对口精准扶贫。
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帮扶”,省妇联引入衡阳腾跃工艺公司,组织在家妇女参加手工编织培训;引入阿里巴巴授权的湖南思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电商培训,指导和开通了淘宝店湴塘手工坊。目前,手工编织协会已进入自主开发产品和在淘宝、微商等平台进行网上销售。
今年,“湖南省妇联驻湴塘村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正式成立,省妇联导入了“互联网+”新理念、新技术,改变村民的旧观念,激发群众的就业新思维。平台成立仅一星期,就增加会员30多人,数百件手工作品被抢购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