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王蓓 发自合肥 在合肥、淮北、宣城三市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安徽省妇联开始在全省妇联组织推广区域化建设改革,全面激活基层妇联组织的“神经末梢”。5月23日,安徽省妇联在合肥召开全省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暨村(社区)“会改联”工作推进会,下发相关工作指导意见。全省市、县(区)妇联主席参会,向三个试点市和全省首个试点镇包河区大圩镇“取经”。
争当全省妇联系统改革“样本”的合肥市妇联,自2016年10月14日,在包河区大圩镇沈福村试点“会改联”,率先成立村级妇联后,凭借市委高度重视、全面的研判分析、规范流程精准指导和因地制宜创新举措,截至5月底前已在全市范围内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全市1302个村妇代会全部改建妇联,496个社区妇联扩容,全市共有村级妇联执委1.48万名,社区妇联执委7200名。
淮北市妇联借助党建引领,高位推进村级“会改联”工作。在具体实施中,精细运作,迁移工作关口,把好纪律关、人选关、程序关,强化督查指导,不拘一格纳人才,将一大批有能力、有影响、有积极性的女性吸纳到村级妇联队伍中来;宣城市妇联在试点之初坚持调研先行、舆论先行、试点先行、动员部署先行,把握时间节点、人口节点、结构节点、年龄节点、阶段之间的转化节点,倒排时间表,细化人物图,实行“挂图”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乡村妇联执委数量增多、组织力量增强、工作激情增高的目标。
“乡镇(街道)妇联作为基层妇联组织的龙头,是妇联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妇联系统最为薄弱的一环。”安徽省妇联主席黄红称,通过打破藩篱建组织、不拘一格用人才、共享资源强服务,截至目前,三个试点市的203个乡镇(街道)妇联完成区域化建设改革,覆盖率达75%;三个试点市乡镇(街道)妇联配备专兼职副主席466名,新增执委近2000名,增幅达130%;三个试点市已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调动妇联区域化工作队伍的积极性,推动了妇女组织活动开展、资源使用和力量调配等方面的整合联动。
农村(社区)是妇联组织建设的神经末梢,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群众的前沿阵地,也是妇联各项工作能否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半年的推进,三个试点市农村妇代会改建率达98%,两级妇联新增执委2.8万余名,组织力量扩容近8.5倍。
黄红要求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在借鉴三个试点市经验的基础上,重引领、精部署,争取党委重视支持,注重把握改革的关键环节,学会借助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推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工作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