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颖
初春三月,笔者全程参加了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杭州培训基地——《家庭教育》杂志社和绍兴市妇联联合主办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能力提升研修班”。来自全国14省家庭教育工作领域的240余人参加。研修班上,有专家讲座,有家庭教育指导者展示的“名师示范课”、模拟试讲和专家点评、经验交流,还有对学校、幼儿园先进典型和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实地考察……如此丰富的内容,也给了笔者一个很好的学习、调研的机会,充实了笔者对家庭教育事业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人。我国新一轮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专业化”,是“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领域,无论是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部门,还是各类家长学校、各种家庭教育社会服务机构,人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工作的水平和广大家长的受益程度。绍兴市妇联牵头家庭教育工作,正是认准了指导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这个关键,几年来持续培训、培养各级家庭教育讲师500余人次。
在绍兴,不是有热情、有高学历、有工作经验就可以当家庭教育讲师的。要经过几轮的专业培训,要有胜任这一工作的基本能力。前不久,绍兴市妇联发布新一轮家庭教育讲师征集令,70多人通过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的方式,踊跃报名参加选拔,其中不乏学校老师和校长、医院医生和院长、大专院校教授和博士、公办民办的社会组织机构负责人等一大批热爱家庭教育事业的热心人士。考评会上,一场场精彩、生动的说课,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讲师们对家庭教育的感悟和理解,专家进行了精准而专业的点评……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了新一轮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绍兴市妇联副主席陈洁揭秘讲师团的三大特点是:年龄结构体现合理性,老中青结合;专业能力体现高水准,高级职称和具有专业资质者占绝大多数;教学领域体现宽泛性,覆盖多学科,贯穿整个学业生涯。在绍兴的诸暨市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站,笔者看到了规范化的讲师团工作章程和课程推荐,还有依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培训基地专家的强大“后援团”,有他们家庭教育工作的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
此次绍兴之行,在近距离接触家庭教育工作一线的同仁和不同学科背景专家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被他们对家庭教育事业的热情、执着和务实精神所感动,切身感受到了家庭教育指导者对专业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以及广大家长从中受益的愉悦。尤其从《家庭教育》杂志社和绍兴市妇联卓有成效的努力中,越发感到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发展已取得广泛共识,正在逐渐接近期望的目标。
由此笔者想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家庭建设、特别是有关“注重家教”的论述,激励整个社会、各级政府、相关机构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达到新高度;国家九部门颁布的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提出基本建成“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明确了清晰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当下,“加快家庭教育事业法制化、专业化、网络化、社会化”这“四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专业化,这是实现法制化、网络化、社会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而人的专业化是机构专业化的必要前提。
绍兴市正是得益于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专业化,为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工作组织网络、阵地网络、宣传网络、公益服务网络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他们从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入口”把关的一系列举措,也为化解当今社会上“伪专家”盛行、不靠谱的指导服务机构误导家长等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参加本次研修班的另一收获是,让笔者看到了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领域资源整合的力量。《家庭教育》杂志社作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的培训基地,有依托学会的专家资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聘请最高水平的专家;与地方妇联联手,可以借用当地的组织力量,推广先进经验,同时促进纸媒更接地气、更好地为指导者和家长所用。这种社会组织——大众传媒——专家学者——基层妇联等多方联手,是难得的优势互补、互利多赢的培训模式,值得在更大范围推广。
当然,真正意义上实现家庭教育事业的专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现代汉语中,所谓“专业”是指“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的”“具有专业水平和知识”,而“化”是指“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它也是一门交叉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有密切联系。系统学习掌握这些基本理论,是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必修课,可以在更高层面把握家庭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指导实践。
在当前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的战略背景下,运用互联网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化培训,是大势所趋也是良好契机。期待在这方面“全国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让更多的有志于家庭教育事业的人从中受益!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