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陈若葵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包括北京在内的19个重点大城市实现100%小学、95%的初中划片就近入学;要求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群众择校冲动强烈、“学区房”问题突出的地方,推进多校划片,方式包括随机摇号、派位。
早在2015年11月,教育部就提出了“多校划片”的设想;2016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提出了实施“多校划片”入学的主张。
所谓“多校划片”,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小学和初中,即便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也不一定能上心仪的学校,增加了学区房的不确定性。对此,家长们怎么看?“多校划片”政策能为“高烧不退”的学区房和择校热降温吗?
部分家长喜忧参半
“多校划片”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校每年的招生划片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一所房子对应多所学校,购买学区房不会一劳永逸。
可以说,这项新政让人欢喜让人忧。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王先生对此举表示支持。据王先生了解,北京市、区重点小学七成以上分布在东城、西城、海淀和朝阳四个区内,其中西城区数量最多,超过大兴、通州、昌平、顺义、房山、石景山、门头沟、密云、怀柔、延庆和平谷等11个区的总量。在王先生看来,能把儿子送进西城区的任何一所区重点小学,他就心满意足了。
王先生说:“近两年我一直关注西城区和海淀区的学区房,但即便是对应区重点校的房子,也贵得吓人。今年初,我看上了海淀区一套单价11万多的一居室,本想等几天,跟卖主再还还价,可没想到,第二天竟被人买走了。我觉得这个政策实施后,一流学校和二三流学校同在一个片区,住在这里的孩子能上什么学校变得不确定,这有可能拉低顶尖学校周边房产的价格,或许能为我们减轻一点压力,是个利好的消息。”王先生表示,他打算最近半年先看看“多校划片”的执行情况,再决定是否购买学区房,好在儿子刚刚4岁,时间上还来得及。
夏先生与王先生有着类似的想法,他的孩子刚满1岁,他和妻子原本计划买一套学区房,但传出了“多校划片”的消息后,想法有所动摇:“我一直想买套靠近好学校的房子,有教育资源。如果买了之后又打‘水漂’了,那就挺可惜的。买房是大事,还是要慎重。”
姚女士家住丰台区,孩子2岁。她认为,最近两年,北京优质学校的学区变动和教育资源整合速度越来越快,优质学校的分校也越来越多,差学校会越来越少。加之优质学区房动辄千万,堪称天价,她目前没有买房子的打算。姚女士说:“这个投资太大了,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所以,孩子能在哪上学就在哪上学。对孩子来说,学校很重要,家长用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特长也很重要,只要家长善于引导,即便孩子上不了名校,日后也会有不错的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中的“购房者”与“非购房者”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没买的有点窃喜,持币观望;而已经买了学区房的家长大多对“多校划片”心存忧虑。
林爽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子女的教育,博士毕业的林爽属于早为孩子做打算一族。早在2014年初,她和先生就将北京昌平区的一套140多平方米的大三居换成了海淀区稻香园西里的一套80平方米的小三居,房子还旧了不少,为的是女儿2017年能顺利进入万泉小学读书。
林爽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之所以提前换房,是因为有的学校要求孩子和家长要在学区落户三年以上,虽然万泉小学没有明确规定,但我们为了保险,2014年1月迁入户口,到2017年4、5月份给女儿报名入学,图的就是心里踏实。”林爽表示,她和先生最初想让女儿上中关村三小万柳部,但符合入学条件的房源要比稻香园西里的每平方米贵2万多,只能换更小的房子。后来,她通过考察发现,两所小学虽然有一流一类和一流二类之分,但对口的小升初中学是一样的。考虑再三,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学区房。
林爽说:“买房子时,我们这片房子属于‘单校划片’。去年,听说要‘多校划片’,我心里还真有点紧张,但小区里的孩子也都被万泉小学录取了,我希望今年也能这样。现在不是讲教育公平吗?如果推行这个政策,更多的孩子要跟我们小区的孩子竞争上这所我们家门口的学校,本小区孩子的入学风险增加了,如果他们不幸被摇号出局,我们这些买了房子的家长付出的代价真是太大了——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不得不承受高价学区房带来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和焦虑可想而知,对我们非常不公平。”
不买就没可能上好学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之前传闻的“多校划片”并没有降低学区房的房价预期。在不少家长看来,购买学区房不仅使孩子能有上好学校的可能,且学区房能保值,等孩子大了再转手卖掉,在经济上也不吃亏。
何先生曾住北京市丰台区东南三环,去年初他将这套房子卖掉,又在双方父母的支持下,在海淀区苏州街附近买了一套120多平方米的四室一厅。说起儿子的幼升小,他明确表示,因为对以前居住地周边的教育资源不满意,所以才会选择买学区房。“新买的房子比原来的小,也比原来的房龄早,但对应的小学和初中都不错,我们不用为儿子的小学和初中担心了,而且,连日后二孩的教育问题也一并解决了,这等于给两个孩子都‘占坑’了。”
何先生的儿子今年3岁,二孩也在他和妻子的考虑之中。在何先生看来,买房要趁早。他庆幸自己果断下手:去年2月份以820万元买下的这套房,到9月份就涨到了1000万元。现在看来,这个房子是买对了。谈到买学区房,何先生有自己的看法:早在2015年北京就已经开始执行“多校划片”的入学措施,并在当年实现所有小学划片就近入学,但房价不降反升,这种现状也促使我下决心买学区房,当然要有技巧,即无论对口学校怎么变,在优质教育资源扎堆的地区买房总不会错。因为它周边的学校都是好学校,可谓是学区房中的“战斗机”,风险值低。
家住昌平区的叶珊珊也有类似的想法,她和男友正打算购买婚房,他们把目标锁定在西城区。叶珊珊说:“不知道以后的政策会怎么变,但既然要买婚房,索性把孩子的因素也考虑进去,免得以后再换房,达不到一些学校对孩子在当地的实际居住年限的要求,影响入学。我总感觉,好学校的容纳能力有限,而随着二孩的增多和允许优秀的非京籍人才子女在北京读书,日后孩子的入托、升学竞争可能会更激烈。或许,买了学区房不一定能上好学校,但是不买一定上不了。所以,准备在西城区金融街学区买一套小一居,30平方米就行。”
何先生和叶珊珊的想法反映出不少家长的心声。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搜狐的调查显示,40.3%的受访者购置学区房时主要考虑所在地的学区质量;57.2%的受访者购买学区房时首选名校附近。
根据北京市教委数据,2010年以来,北京市适龄儿童少年人数每年平均递增2万人,年均增长20%,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剧了很多家长对学区资源日渐紧张的担忧。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竭尽所能,但学区房价格年年创新高的现实,则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包括那些坚定的“买房派”也难以承受。
“多校划片”能否抑制择校热?
学区房的火热,其根源在于“好学校”的存在,只要学校有等级,就难以抑制家长对“好学校”的追求,不惜以购房的方式为孩子择校。与“单校划片”入学相比,“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理论上可以为学区房降温。但是,“多校划片”真能解开择校热的“死结”吗?
“多校划片”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同一片区的几所学校质量差异比较大,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从供应端来看,“多校划片”为家长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需求端来看,每位家长心中都一杆秤,不管择校的范围有多广,他们锁定的无非还是那几所好学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家长认为,“多校划片”有失公平——在“单校划片”时,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购买什么样的学区房、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是公开地“拼房子”;而“多校划片”则会导致部分家长连选择的机会都降低了。“多校划片”在为家长们扩大孩子入学范围的同时,也为原本住在优质校区域的家长增加了风险和竞争。其风险在于,他们原来只对应优质校,如今又多了几所相对薄弱的学校;竞争在于,这部分家长会因为原来不属于这一区域、而今新进入的竞争者不得不花更多的心思,托关系、走后门,以使孩子能够在更多竞争者抢占优质校。
尽管北京市教委日前透露,今年北京将统一使用市级“小升初”派位系统,全市实时监控,精准监控每一名学生“小升初”的入学途径,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然而,仍有不少家长担心,在幼升小、小升初过程中会有人暗箱操作。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搜狐对1165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59%的受访者支持“多校划片”,18.2%的受访者不支持。31%的受访者担忧,“多校划片”挡不住递条子的人,还有产生权力寻租的可能。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只要学校间的差异明显存在,部分家长就不会放弃择校。可以说,“单校划片”使择校从之前的“拼爹”转变为“拼房”;而“多校划片”如果操作不当,又有可能使择校从“拼房”重新回到“拼爹”的老路上来。只是,从以前非就近入学的全市、全区大范围内“拼爹”,转变为在划片的小范围内“拼爹”。这是公众不愿意看到的。
(文中的家长和孩子姓名均为化名)
三言两语
均衡教育资源乃学区房降温的根本之道
近年来,为了平衡教育资源,让孩子就近上学,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多校划片”措施,体现了国家要遏制过热的学区房现象、解决“择校热”问题的决心。
然而,家长对让子女读好学校的欲求始终没有减弱,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一掷千金求购学区房”,以至于天价学区房依然一房难求。对此,教育界、房地产界专家一致认为,“多校划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矛盾,但治标不治本,均衡义务教育资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只有让家长觉得孩子就读哪所学校都差不多,“学区房”才不至于如此火爆。
应该说,多年来各地教育管理部门都在努力整合教育资源,一些原本特别薄弱的学校有了较大的改观。只不过,这种改观更多地侧重于硬件设施方面,还停留在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的阶段,从外表上看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在软件方面,如师资力量、育人氛围、教育理念与教育底蕴等方面,仍然难与名校抗衡。这些“内功”,不是用行政的力量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修炼”过程。
学校教育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大问题,学区房热体现出中国家长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然而,能够承受如此经济压力的毕竟是少数,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路径是保证供给,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专家建议,政府要持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国土、规划部门也要批出土地,提早谋划建设足够的教育配套设施;改善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同时,政府应该通过抱团发展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让适龄儿童都能就近进入家门口的好学校学习,实现家长让孩子“上好学”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