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3月19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周刊 家庭文明建设要注重家庭功能的完善 陪孩子跨过“成人门” 农民就地就近迁移利于家庭和谐 乡邻眼中的“最美家族”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8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就地就近迁移利于家庭和谐

□ 钱文荣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外迁数量也迅速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7747万人。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必然会对农民家庭带来巨大影响。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人口大量迁移的过程中,农民家庭能否和谐发展对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探索人口迁移影响下中国农民家庭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的研究人员历经数载,做了大量的专题调查和分析,从中得出了诸多结论并提出建议。

农民家庭:收入重于享受天伦之乐

一个家庭的生活满意度是由家庭成员在其各个生活领域中的满意度共同决定的,如工作满意度、家庭关系满意度、社区满意度、个人健康满意度等。研究显示,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于家庭关系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这表明,对那些以打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工来说,工作满意度比家庭关系满意度更重要。他们愿意把更多的时间配置在外迁打工上以获得更多的收入,而不是把更多时间花在家庭内部活动以改善家庭关系上。

调查还发现,尽管农民工外迁对老人照料、子女成长、夫妻生活等都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大多数的家庭留守成员依然表示了对家庭成员外迁的支持,这主要也是由于对这些家庭来说,收入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性。

这一方面说明了农民增收对于家庭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在当前农民收入很低的情况下,农民把家庭关系的改善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

婚姻关系大多和谐但仍有问题

从整体上看,农民外出务工并未造成大范围的婚姻不和谐,85%以上的农民工对婚姻满意度及夫妻感情的评价较高。但研究同时显示,工作的不稳定性会降低婚姻生活的满意度,且使夫妻感情不稳定;近距离迁移农民工的婚姻满意度和夫妻感情都比远距离迁移的高;收入水平高的农民工婚姻关系相对较好;每天工作时间较长或加班的农民工对婚姻关系的评价较低。此外,本地人对外来农民工是否有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农民工的婚姻关系。

当然,也有不少农民工的婚姻出现了严重问题,由于很多农民工在外打工而长期与配偶两地分居,夫妻之间的感情出现严重问题,农民群体的离婚率提高、闪电式结婚现象增加。

婚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农民工婚姻关系的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课题组建议:第一,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并增加其收入水平,提升其维持城市生活及“养家糊口”的能力;第二,加快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使农民工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天伦之乐”;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降低他们“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留守老人需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

总体上看,子女外迁能提高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调查显示,有50.47%的留守老人表示子女外迁后生活质量有所提高,30.22%的留守老人表示没有变化,只有11.84%的留守老人表示生活质量变差了。但是,子女外出务工使得代际之间出现长时间的空间分离,留守老人处于自我照料之中。当问及生活中最大的困难时,43.09%的留守老人回答是“生病”,16.82%的留守老人比较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16.59%的留守老人表示“经济困难”是生活中最大的困难。留守老人的生活照顾将成为目前和将来农村家庭养老的核心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的闲暇活动较为单调,当问及子女外出后是否会感到孤独时,回答“不会”的只占30.31%,“偶尔会”的占51.56%,“经常会”的占13.44%,“总是会”的占4.69%。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做到“老有所养”,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能够安享晚年。

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面临困境

我国现在的农民工子女主要分为两大群体。

一类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只有近四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每周能和父母通上电话,而每个月都和父母通话的人数也只占到六成。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通话的时间大多不长,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的时间在3分钟之内,只有两成多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电话的时间超过5分钟,其中谈话超过半小时的是极个别的现象。

从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聊天情况看,很多留守儿童和监护人的沟通存在着障碍。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只有43.7%的留守儿童能经常和监护人聊天,但仍有22.5%的儿童与监护人很少或从来不聊天。从他们聊天的内容看,大多只是涉及学校发生的一些琐事,而孩子的思想与情感则很少会告知监护人,监护人也不会主动询问。因此,有19.5%的留守儿童感到被遗弃和孤独无助,还有22.4%的儿童觉得父母外出是一段痛苦的经历,24.2%的留守儿童感到无奈,有83.9%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

另一类是随父母进城的儿童,即流动儿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流动儿童对城市有更好的适应性。调查显示,有91.2%的流动儿童在学校里与同学有交往,其中48.9%的流动儿童表示与同学有很多交往。有71.3%的流动儿童愿意与城市市民子女交朋友,这说明大多数在城流动儿童对社区同龄人的接纳意愿良好。有35.9%的流动儿童表示进城后学习成绩提高了,35.9%的人表示与以前差不多,只有28.2%的人表示学习成绩下降了,说明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能适应城市生活。有近60%的在城农民工子女表示喜欢所在的城市。

但是,调查也显示,只有16.6%的在城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是城市人,远远低于喜欢城市的人的比例,说明在城农民工子女虽然大部分喜欢城市,但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

就地就近迁移优于跨区域迁移

课题组多项研究发现,农民就地就近迁移对家庭的影响优于跨区域迁移。

首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迁移到本地级市范围以内的农民工工资高于迁移到本地级市以外的农民工。而劳动力外迁,作为家庭的一种市场活动,获得工资收益是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会从很多方面影响到家庭的行为和家庭关系。比如,研究发现,工资收入愈高的农民工,工作、家庭关系往往愈协调。

其次,就地就近迁移农民工可以更好地照料家庭成员,更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研究发现,省内务工的农民工婚姻满意度和夫妻感情要比省外务工的高。

这意味着,农民的就近就地市民化更加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也更加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同步发展。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