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平 姚东升 姚媛媛
天一亮,“大兴居”农家乐女主人王水芬就起来开店门。3月初,山上春寒料峭,但丝毫不影响她这一已经保留了12年的习惯。和今年49岁的王水芬一样,浙江省天台县石梁镇云峰村10家民宿、农家乐、特产店的主妇们个个都是闲不住的人,天亮对她们意味的就是忙碌的开始。
作为由天台宗祖庭国清寺通往“第一奇观”石梁景区、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必经之路的云峰村三岔口(又叫“大兴坑岭头”),当地群众的生活变化与道路的升级换代息息相关。在经历了由砂石路、等级路、美丽公路的变迁中,他们的生活也跟着来了个“三级跳”。如今的三岔口,家家户户都是仿古建筑,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别看这块巴掌大的地方不起眼,旅游旺季到来时,每天会有二三千人涌进村里品尝地道土菜。
砂石路·打工路
位处山区的云峰村是个坡地村庄,地无三尺平,建房成本高。上世纪90年代,部分村民在县道天大公路终点的三岔口开山建房,慢慢形成了一个小村庄。王水芬的“大兴居”农家乐就是村里最早由拖拉机手王金树建起的民房。更早的时候,三岔口就只一个卖副食品的路廊,还有一些乱搭建的木棚。
“我十几岁的时候,公路也就四五米宽,还是砂石路。三岔口本来风就大,车一来,更是灰尘漫天。”王水芬很清楚地记得当时到路廊买东西的情景。
山里多的是竹木资源,村民们靠山吃山,有劳力的砍柴下山卖。改革开放后,更多的是选择走出大山,到城里、到外地经商、务工。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石梁镇兴起高山蔬菜种植,王水芬和丈夫许尚住一起也将三亩左右的土地全部种上高山蔬菜。由于道路状况差,蔬菜品质虽好,但仍会时不时遇上销售难。
为了生计,王水芬将两个孩子交给丈夫,自己和村里的女伴一起背着行囊去宁波市打工。打工的艰苦丝毫不亚于村里的农活,但农村人肯吃苦,她凭着加班加点苦干,每个月按计件的工资能拿到1000多元。打工的收入虽明显高于在家种地,但家毕竟是一个女人最深的牵挂。
等级路·脱贫路
2000年6月,县道天大公路改建,全长20多公里的公路成为一条视线良好、弯度和缓的三级公路,三岔口路段也是面貌一新。路况一好,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设在路廊中的副食品店。开店的是一对老人,也是王水芬的亲戚。
2005年,接到家里电话的王水芬开始了她人生的又一次转变:“副食品店生意还可以,老两口因为身体不好希望我回来接,丈夫也说长期分居不好,希望我回来。”
到家后,王水芬夫妻对路廊进行修缮,经营起了副食品店,并应过往游客的要求,临时提供炒面、炒年糕等午餐、点心。时间一长,有了口碑,回头客多了。当时,只会埋头种地的村民们说起做生意还会脸红,但看到王水芬烧农家菜有钱赚,很快就有一批人“跟风”加入了进来。
终究是环境太差,从三岔口经过的旅游车虽多,但大伙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王水芬说:“有的房子就是用条石砌造的,有的是用空心砖和其他材料一起搭建的,也有的就是一个简易木棚,并且还有许多露天粪坑。”实际上,她自己也清楚,这样的小店很容易被游客当成是宰客的“黑店”。
美丽公路·致富路
道路等级提高后,如何提升三岔口农家乐的档次,镇政府也在谋划。从2012年开始,镇里借力农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近100万元,对三岔口进行全面整治,拆除违建、危房,清理露天粪坑,改造农家乐外立面,规范经营行为。
王水芬夫妇抓住机会,搬出路廊,租用村民王金树的3间两层楼,按照规划实施改造,将里里外外弄了个光鲜。很快,一幢明清仿古风格的建筑形象就出现了公路边。王金树坐享房租红利,租金年年涨,从第一年的2.8万元,涨到了现在的一年3.5万元。
改造后的第一个夏季,三岔口农家乐迎来了“避暑热”。王水芬说起生意还有些保留,和她隔路对望的茶香农家乐经营户章小玲快人快语:“那阶段天天忙到凌晨3点钟,有段时间我不得不提前关门,实在是体力吃不消。”
作为当地的黄金旅游线,县交通部门将厚重的天台山文化植入其中,打造诗景公路。景美路畅,吸引了像浙江绿城集团一样的大企业,更吸引了无数的游客。眼下,这里还是骑友、驴友公认的一条“最美骑行公路。”
在“大兴居”农家乐前,原先的那段公路老路已被硬化,变成了停车区。旺季到来时,门前便停满了各类车辆。那个时候,王水芬的女儿肯定是要回来打理的,而村里的留守妇女也会被请来帮忙。
看似不大的农家乐,但一年的营业额却很可观。在三岔口的末端,有家以老板名字做店名的农家乐,主人章正田说:“在家卖土菜,公路似财路。”他告诉我们,这几年生意不错,已陆续配备了中央空调、卡拉OK、茶座等设施,先后投入了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