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3月11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两会特刊 让农民工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讲好中国女性追梦好故事 莫让“全家福”变成“全家腐” 建议放宽收养人条件和收养子女数量限制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代表委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关爱——

让农民工随迁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乔虹

“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达1367.1万人,占城市在校生比例的30.30%,占到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近十分之一……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近年来不断增加。”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去年年底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日渐凸显。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注意到,本次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就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出建议,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关爱农民工随迁子女。

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需迈两道“坎儿”

就在7日上午,财政部部长肖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去年春季的学期开始,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建立了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教育经费可携带”,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钱随人走”。

据肖捷介绍,近年来,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建立,这个系统为实现教育经费的可携带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国务院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了学生依据学籍而不是户籍身份,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原则。

而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纳入流入地教育发展规划。

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城读书的教育经费壁垒消除,全国各地均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举措,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留在城市接受教育提供机会。

那么,现实中为什么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仍遭遇困局?

“一是由于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固定住房、工作流动频繁,无法为子女提供一个稳定的居住场所,致使许多农民工的子女无法达到城市学校入学条件;二是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充分考虑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将农民工子女“进不了城入不了学”的原因归纳为两点。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倪建民表示,由于城市公办义务教育资源、经费的紧缺,大部分城市公立学校对于就读学生都有户籍的限制或高昂的借读费等条件,致使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只好被迫选择民办学校或者距离市区较远的公立学校就读,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

“与此同时,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学校还存在着未经审批、违规招生、设施不足、管理紊乱、师资来源杂等问题,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倪建民说。

记者注意到,民建中央在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的提案》中提出,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正面临着城镇教育资源建设滞后、教育运行资金缺乏、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难题。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不仅要“有学上”还要“上好学”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关涉数千万儿童的平等教育权,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只有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才能让留在城市的农民工安居乐业,吸引他们继续为城市服务。

倪建民委员对此建议,建立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义务教育登记卡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后,可随人口进行流动,作为随时入学的依据,以避免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剥夺教育权现象的发生。

倪建民同时表示,农民工子弟学校虽然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但在一定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应鼓励支持社会团体、个人举办服务于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并在土地、办学条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明确农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给予其合法身份和一定的优惠措施,同时因势利导,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与其联合办学,从而打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间的壁垒,为早日实现城市教育一体化奠定基础。

钱学明委员则提出了在城市大力建设发展农民工子弟寄宿制学校的设想,“一年365天可以寄宿,因为部分农民工工作流动频繁,多住在工地工棚,无固定住所。”“这样既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又解决了脱贫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当前城市劳动力缺乏和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他说。

民建中央在提案中则提出,要进一步依法落实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城区公办和民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对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给予更多经费支持。

提案还建议通过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和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公益性普惠性民办学校的师生享有公办学校师生同等权利等政策手段,切实解决民办学校存在已久的尴尬“身份”。

接受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表示,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教育,应该“从无条件入学到就近就便,从开展针对性教学到促进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出彩的人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