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闻 孙琪
两天来,杨振宁、姚期智两位院士“转籍”的消息引发舆论热议。对此,当许多人在追问为什么、凭什么的时候,我们似乎更应该思考这意味着什么。
两位院士在回国工作十余年后决定“转籍”,既是出于对故乡的眷恋,也有生活上的考虑。但对他们而言,作出这一决定最重要的考量恐怕还是这里值得他们留下,能够发挥他们作为顶尖科学家的作用。
杨、姚二位院士的成就及在业界地位无须赘述。他们在担任中科院外籍院士期间,并没有靠名声吃老本,或者躺在功劳簿上光动嘴。相反,他们躬耕科研一线,做着扎实、具体、细致的工作,而且不断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新成果,作出新贡献。杨振宁在耄耋之年所做的一项突出工作是用群论方法求解了delta函数型相互作用体系的基态问题,这是统计物理学中的一个非常基础性的问题。而声名在外的“姚期智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计算机人才。他们按照有关章程“转籍”顺理成章。两位院士“转籍”,也让人们看到了他们愿意继续承担责任,在各自领域一路耕耘下去的决心。这本身对后辈学人就是一种鼓舞。
其实,透视两位院士“转籍”一事,最值得欣慰的是它折射出的我国科技实力随经济发展水涨船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创新日益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去年颁布施行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我们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奋斗的过程,刚好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同步,中华大地在创新中正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广阔前景和对创新驱动的日益渴求,让“留下来”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在杨、姚二位院士“转籍”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正澎湃而至。像两位巨擘一样,万千归国海外学子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更好彰显人生价值。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