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20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引领巾帼心向党 传播女界好声音 “剩女”“剩男”应列为媒体禁用词 “天价彩礼”:扭曲的价值观亟待纠偏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剩女”“剩男”应列为媒体禁用词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评论员 莫兰

“剩女”一词的精准起源及始作俑者已不可考,但有确切资料可查的是,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剩女”被收入171个汉语新词语之列,可见至少在2006年这一时间维度,对单身女性的污名化已经严重到被研究者所注意到,并被视为现象级词汇。

经过10年的演变,今天百度上关于“剩女”的搜索结果竟多达2100万个,而推荐阅读篇目均为“38岁大龄剩女自杀”“大龄剩女都是公交车”之类,毫不掩饰的满满恶意破屏而来。而与之相对应的“剩男”一词的搜索结果虽不及“剩女”“壮观”,也有988万个之多。这不禁令人陷入深思:媒体究竟在这种裂变式传播中起到了何种作用?

早在2009年,《中国剩女调查》的作者罗爱萍就与学者联手,采用网络引擎搜索新闻的方式获取文本,搜索分析了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的3341条与“剩女”有关的新闻。结果显示,持负面评价的占42.8%,持正面评价的占18.0%,持中立评价的为39.2%。

如果说当时对于“剩女”的评价尚有所收敛,那么之后诸多大众传媒在构建“剩女”的悲惨形象,脸谱化、妖魔化这一群体方面可谓是“不遗余力”。

2010年某婚恋网站发布调查报告,提出了“剩斗士”“必剩客”“斗战剩佛”“齐天大剩”的“剩女”划分“依据”,经媒体广为传播后变成羞辱单身女性的“官方标准”;《咱们结婚吧》《一仆二主》等渲染单身女性情感坎坷路的影视剧长期“霸屏”,“剩女”配“屌丝”才是“政治正确”,每个形象都逃不出焦虑恨嫁的窠臼,主题无一不在苦口婆心地洗脑:不嫁人就没出路,事业再成功也只是“败犬”……

总而言之,很多涉及“剩女”题材的领域中,无论是新闻报道、调查报告、专栏文章之类的严肃新闻,还是卡通漫画、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等轻松内容,都在宣扬“嫁人文化”,阻止女性一再推迟结婚年龄,训斥她们:别再打拼事业;眼光放低,别再好高骛远;别再挑三拣四。

经过媒体多年的构建,提起“剩女”,很多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她们是因为孤傲、强势、挑剔、变态才嫁不出去,年纪大生不出健康的孩子,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孤独终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不可否认,“剩女”舆论潮的根源在于资本的推动,尤其是婚恋经济兴起后,全国涌现了逾百家婚恋交友网站。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16家网络交友企业就融到了将近1亿美金的风险投资。婚恋交友网站通过设置媒体议程,营造了全面逼婚的舆论环境。但是,媒体也应该承担起一定的责任,而不是全部甩锅给资本。资本的天性就是逐利,“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而对于媒体而言,激浊扬清是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之一,必须坚定立场和底线,避免被资本所裹挟,自觉抵制泛娱乐化倾向,才能不负“社会良心”之赞誉。

诚然,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媒体在自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在报道涉及单身女性这一群体时,尽量恪守理性、中立、客观的立场,避免主观臆断、侮辱性评价及道德审判,并尽力为广大单身女性发声。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2016年,羊城晚报智慧信息研究中心联合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发布的《她,为什么剩下——城市“剩女”问题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剩女”身上的标签由早年的负面为主,逐渐转换为“正负”相当。调查通过TRS.SMAS系统进行关键词检索,筛选出关于26个高频正负标签。其中,“幸福”“漂亮”“快乐”“独立”和“优秀”排在正向前五位,而“大龄”“痛苦”“烦恼”“着急”“失败”位列负向标签前五名。这一结果固然有可喜之处,但同时也令人警觉——导致她们集体呈现负面形象的原因只有一个:单身。单身只是一种个人婚姻状态,但却由此衍生出种种建立在臆想之上的“缺陷”,并足以抹杀掉其他优点,这份报告揭示了重构单身女性形象任重而道远。于此,媒体责无旁贷。

不仅“剩女”,“剩男”一词也应列为媒体禁用词。追溯到2012年7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一版增收了3000多条热词,然而,“剩男”“剩女”两个词却被拒之门外,理由是“对于因种种原因不能够及时结婚的人”而言,“从某种角度来说不够尊重”。作为官方指定编纂的我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其修订者这样的立场和表态具有指导性意义。由此可见,“剩女”“剩男”这类缺乏尊重、含有歧视和贬损之义的词语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从人们视野里消失,这是历史潮流,也是时代呼声。

单身只是一种状态,而非罪过,无论男女,都不该被污名化。不以婚否作为评判人生成败的标尺,尊重每一个人婚或不婚的权利,宽容其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为其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这才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须知参差百态,乃幸福本源”,哲学家罗素的名言,厘清了文明的要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