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娟
今年春节回家,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是进城买房。房子买了没有?在哪里买的房子?房子装修怎么样?我家赶人情最多的自然也是亲戚为新房办喜酒。
以前,进城买房并没有进入老家人的生活。可是,短短的3年时间,买房的想法,像一阵风一样,刮进了家乡农民的心里。所有农民都被裹挟着,需要的,不需要的,都要进城买房。我所有的亲戚和邻居,除了低保户以外,要么已经进城买房,要么正在看房,要么正在攒钱买房。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东南部的丘陵地区,人均不足1亩地。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务工地点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心里都很明白,年老就没人要了,不会打一辈子工,迟早要回到家乡。如果能在本地县城找到合适的工作,那是最好不过了。因此,农民都是在本地县城或者市里购买房屋。现今,县城和市里商品房价格40~50万元左右。经济条件好的农民付全款,经济条件差的农民借钱和按揭,经济条件实在不行的就购买小产权房。
农民进城买房的一大原因,是因为竞争激烈的婚姻市场。家里有适婚儿子的家庭,是必须买房的。儿子不怎么出众,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家庭,更是要通过买房,在婚姻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但婚姻市场的竞争并不能解释所有农民的买房行为。奇怪的是,那些刚结婚不久,或者小孩很小的农民家庭,也积极地进城购房。小姨的小孩只有五六岁,已经在市里买房。我的姐姐、小舅舅的小孩也只有五六岁,也正在看房。我的妹妹,刚结婚不久,生育了两个女儿,也在计划买房。
在一些农村地区,除了娶媳妇,方便小孩上学是农民进城买房的另一个原因。但在我的家乡,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没有达到要为子女进城读书而进城购房。在我的亲友邻居中,很少有人将子女送到县城读书,也没有见到有人因为陪读而返乡,更没有人因为方便小孩而进城买房。
当问及他们为什么买房时,姐姐说:“大家都买了,我也买。”妹妹说:“以后肯定要到城里去住的。”小舅舅说:“房价涨得厉害,现在不买,以后买就亏了。”他们买房的理由,似乎一是跟风,因为周围的人都买了;二是因为近几年房价高涨,让人产生了“不买房就亏”的焦虑心态。
不过,房子虽然买了,但他们都没有住进去,任由房子闲置。我的亲戚邻居,不但没有一个人住到城里,甚至没有人有住到城里的打算。
相对于老家的买房热潮,一镇之隔的婆家,却并没有这种进城买房的风气。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买房时,婆家的农民反问:“为什么要买房?”我劝婆家这边的堂弟赶紧买房,不然等买房的风气吹到这里,房价就大涨了。堂弟说:“我在县城又没有工作,城里的房子小,生活开支又大,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完善,我买一辆车,住在农村,生活一样方便,开支又小。”
堂弟的话似乎在印证老家人为什么买了房却不去住,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买得起房,却住不起,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只能支撑起成本较低的村庄生活。
所以,进城买房后,农民的生活格局、生产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上的变化。年轻农民仍然到发达地区打工,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仍然住在农村的房屋,依靠农村的土地来生活。而城里空置的房屋,每年要缴纳上千元的物业费;同时,农村的房屋也需要修建,并且由于面子关系,村庄中的房屋也不能差,一般是二三层的小洋楼。这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是,农民多了一处闲置房产,多了债务,增加了生活压力。
在买房热潮兴起之前,娶媳妇只需要在农村建房。建完房娶完媳妇,父母还没有到养老的年龄,子女上学的压力还不大,这是农民最为轻松的时候。以我的姐姐和妹妹为例,她俩的公婆都是做生意的,家境较好,她们结婚后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姐姐、姐夫和妹妹、妹夫都没有外出打工,一直在家里找些工资不高但轻松的事情做。买房热潮的兴起,让进城买房也成为家庭的一项任务,姐姐、姐夫感受买房的压力,去年一起外出打工,妹妹、妹夫为了赚钱买房,今年也外出打工了。
农民大规模进城买房,是全国农村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的趋势,但大量房屋闲置也是中西部地区的现实。这可能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大步,也极有可能是中国城市化的一项“烂尾工程”。
当然,农民买房也可能是在为未来进城做准备,但从老家的状况来看,农民进城买房,只是多了一处闲置房产,多了债务,增加了生活压力,并没有城镇化的内涵,因为他们难以在置业地实现就业,也无力支付城市生活成本。如果认为农民进城买房,就是城镇化,这是一个误会。城镇化的关键不是买房,而是就业。这是农民都懂得的道理。政府要解决1亿农民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关键还在于如何让农民获得维持城市生活水平的就业。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