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16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彩礼异化成明码标价“卖女”? 主旋律影片应回归现实主义的怀抱 遏制“校园欺凌”需要系统性求解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遏制“校园欺凌”需要系统性求解

校园是外部社会的缩影,也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应对校园欺凌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真正做到“零容忍”。

□ 吴学安

教育部将于今年研究制订《加强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情况监管,完善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发生校园欺凌事件信息月报和媒体报道情况核报制度。这是记者从日前公布的《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获悉的。工作要点还明确将强化教育督导,督促各地贯彻落实《督学管理暂行办法》(2月15日《法制日报》)。

近年来,欺负弱小、敲诈勒索、言语和肢体伤害等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查显示,逾七成学生曾在学校遭受暴力对待,校园欺凌事件当事人多以初中生和职校生为主,且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及城乡接合部。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纪,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只是想寻求刺激,竟然选择如此残暴的手段,令人担忧。

校园欺凌问题实际上长期存在,但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即便施暴者受到了处理,也多以批评教育、责成家长严加管教作结。如此不但纵容了施暴者,也给受害者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解决措施,悲剧事件只会重复上演。因此,对校园欺凌的极端行为作出惩戒非常必要,一方面能够惩戒和教育施暴者,遏制校园欺凌高发势头;另一方面也是为其他学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

在连续多起校园欺凌恶性事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的背景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4月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而后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此项为期8个月的专项治理可谓非常及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教育部将研究制订的相关治理方案列入2017年工作要点,是对此前治理工作的延续和深化,对于有效遏制校园欺凌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校园是外部社会的缩影,也是成人世界的映射,更是教育环境的直接反映。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青少年自身的成长特点之外,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也有很大关系。故而,应对校园欺凌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真正做到“零容忍”。一方面,学校要通过依法治校加强管理,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制定完善和组织学习反校园欺凌的校规校纪,避免单纯说教;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明确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制止。尤其是对恶意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相关部门要依法严惩、以儆效尤。

当然,求解之路绝不仅限于对个案、孤例的调查、处理和善后。要标本兼治,就不能只靠一时的“突击式运动”,而是需要构筑长效监管机制。唯有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多方面出“硬招”,进行系统性求解,才是根治之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