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1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从农家抗癌女到古诗词“网红” 传统文化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力戒功利与浮躁 拒绝被索小费是维护“中国形象”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文化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力戒功利与浮躁

今天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和文学功底,其重点在于让受教育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通过博闻强记提升文化品位,丰厚文化底蕴,继而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锻铸自身的文化品性。

□ 姚鹏

春节期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无疑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国民教育体系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作用于国民文化素养的提升,就必须从国家层面上发力,让国民教育体系在文化传承中发挥充分作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也早已证明,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国学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修身教育和素质教育。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系统地接受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但能够对气质和人格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甚至能对将来的为人处世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令其受用终身,进而也令整个社会受益。

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通过国民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由此可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重点在让传统文化的沃土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中沉淀了中华民族基本的价值取向,包含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青少年树立起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情怀与担当;让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为社会带来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的良好风气;让绵延了几千年的书香帮助当今时代重塑儒雅的书卷气质,如此才是让传统文化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题中之意。而这,也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对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实,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提法并非现在才出现,而且一度形成了“传统文化热”,但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则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一些地方将传统文化教育片面地理解为读诵经典、练习书法、乐器等,开设了大批读经班、背诗班,这实际上是走入了另一个误区。须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但又绝非知识点、理论框架等评判方式可以度量,今天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和文学功底,其重点在于让受教育者“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通过博闻强记提升文化品位,丰厚文化底蕴,继而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锻铸自身的文化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文化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通识教育,决不能单纯追求课程化和知识化,甚至变成又一门应试科目,更不能通过“填鸭”的方式来追求“速成”。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外化为受教育者的实践行为,实现“知行合一”,传统文化教育方才达到了目的, 而这注定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需要力戒当前盛行的功利与浮躁之气。为此,教育者们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开拓思维,善于分辨精华与糟粕,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东方与西方相融汇,通过言行的濡染、心性的熏陶来影响学生的心智;教育系统也应当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真正地从“百年树人”的高度去考量,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摈弃那些功利色彩强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的做法。如果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传递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不能真正作用于人心,也就违背了其初衷,失去了其最大的意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