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1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从农家抗癌女到古诗词“网红” 传统文化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力戒功利与浮躁 拒绝被索小费是维护“中国形象”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农家抗癌女到古诗词“网红”

白茹云的诗意人生

白茹云与家人合影

编者按

2月6日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九场,让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郝桥乡侯西村农民白茹云,一下子成为“网红”,连日来被刷屏。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走近她,倾听她诗词背后的人生故事。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丽婷

阳光洒在简陋、整洁的农家小院,坐在板凳上,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和白茹云聊着天。

这样暖暖的春日,该怎样形容呢?“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白茹云张口就来,“这是李清照《蝶恋花》中的诗句,我觉得很合。”

从《中国诗词大会》归来,白茹云还没有顾得上休息,就开始接待各路记者的采访。尽管有些疲惫,但她依然是微笑着讲述,微笑着回答。

中国这么大,我要去参赛

2月6日,白茹云从百人团“突围”站在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决赛舞台上。穿着女儿的藕粉色羽绒服,以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亮相。

时间一分分在走,最终她答对了全部9道题目,拿下了285分的高分。尽管以微小的差距败给了姜闻页,但自始至终的微笑,一笔一画的认真,从容淡定的态度,让主持人、评委老师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啧啧称赞。

说起这次参加诗词大会,白茹云说是受一位病友的鼓励。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开播时,身患乳腺癌的河北省青县农民黄明霞前去参赛,并在诗词大会百人团连续征战十期。第二季再次开播,黄明霞给白茹云打来电话。

“中国这么大,会古诗词的人一定很多。”白茹云虽这么说,但她最终还是去了,因为她有自己另外的一个心思,那就是希望通过这个舞台,找到七年前在北京打工时失踪的三弟弟。

白茹云说:“我想让大家看到,农民不只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问稼穑耕种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爱好、追求,比如我就爱诗词,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凭实力站在了最后的决赛舞台。”

“我想,《中国诗词大会》的导演可能对我也没有抱任何希望,也没想到能冲出百人团的会是我。她想到的可能是硕士生、博士生,是年轻人。但我觉得我不比他们差,应该努力一搏。这一搏就上去了。”白茹云笑呵呵说着这些。

当记者问她对自己的表现感觉怎样?给自己打多少分?白茹云说:“我觉得答得完美!但打分的话,打60分吧。”

“你看,武亦姝她们,穿着汉服,就像从诗画里娉娉婷婷走出来的女子,而我土不拉叽,颜值、气质、服装,都与美轮美奂的舞台不搭调、不和谐。”白茹云微笑着自嘲。

尽管她如此说,但她的质朴、笃定、乐观面对苦难人生的态度,让现场的主持人、嘉宾、选手都心疼地哭了。

网友们说:“诗词大会火了16岁的武亦姝,但这位40多岁的农妇让更多人明白什么是诗和远方。”

主持人董卿说:“所有能看到的美都是暂时的、表面的。经历了这么多,她还能笑着说起这些事,能够和年轻人一起挑战自己,展现自己对诗词的热爱。这就是大美!”

我好像很少发愁

无论在怎样的舞台,白茹云始终把微笑、谦和、笃定、自信带给每一个人。有谁会知道,她的人生里经历了怎样的风雨?

央视的编导要求每个站上决赛舞台的选手开场说一句话。“我觉得说些高雅的诗句与自己不相称,郑板桥《竹石》里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契合我的性格、我的经历。”

白茹云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农家,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但最后考试时以6分之差,没能走进理想中的学校。再加上家庭的困境,白茹云不再继续求学。回家后,村里小学缺人,白茹云曾被招去代课, 但两年后村小学大规模招收师范生,白茹云下岗。之后,她又去北京做保姆。1999年,白茹云从北京返乡结婚。

结婚生子,像许许多多的农村姑娘一样,白茹云过着春种秋收的农家日子。

2011年3月,白茹云感到身体极不舒服,之后辗转多地检查,从县里市里到省里再到北京,7月等到了确诊结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这一年她36岁。

从2011年8月底起,白茹云开始在河北省第四医院化疗。

为了省钱,她早上五点起床,坐一个小时车到县城,再坐一个小时车到市里,再坐一个小时车到邢台火车站,再坐一个小时车到石家庄火车站,再坐一个小时车到省医院。其实,村里有一辆大巴车可直达石家庄,但车票要45块钱,她一站一站地倒车可以省下24块钱。

为了省钱,白茹云住院期间背一书包挂面。每天中午,她把鸡蛋放到开水里反复烫两次,再配上开水煮过的清水挂面,滴点香油,就是一顿午饭。

因为丈夫要养家,要挣钱为她治病,白茹云8个疗程的化疗,总是一个人去一个人回,所有的疼痛也是一个人扛。

“我好像很少发愁。有愁事时,我会想想办法。”白茹云说,“那次快过年了,医疗费还欠下很多,怎么办?我就弄了个牌子,简单写上我的情况,到石家庄老火车站广场去了,希望有人能够帮一点儿, 好像没有人在意我,我又灰溜溜地回来了。回到病房,给病友一说,他们笑话我太搞了,呵呵。”忆起这心酸的一幕,白茹云像是在讲一个笑话给记者听。

“人生病挺正常的。有的人会哭天抢地,但我觉得这都无济于事,再说上有老下有小,积极治疗呗。车到山前必有路!”

因为手术,嗓子发哑,鼻子不能呼吸,眼睛不时流泪,耳朵听力不好。尽管这样,谈起自己经历的病痛,白茹云风轻云淡。

我不只是记住诗句

是苦难,还是诗歌,让白茹云成为一个人淡如菊、坚韧如竹的女人?应该是二者皆有。

说起诗歌照进白茹云的生活,其实并不美好。

“二弟8岁的时候得了脑瘤,每次病情发作,他就捶打自己的头,我拽住他的双手,但是没法缓解他的头痛。”白茹云说,“弟弟都快把自己的头打破了,看着又着急又心疼,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我开始唱一些诗词歌谣。” 就这样,弟弟每次哭闹打头的时候,她就为他背诗。那段时间,白茹云积累了很多诗词。

后来,为了生计,白茹云“放下”了自己喜欢的诗词歌赋,直到2011年生病住院的一次“偶遇”,“诗词”再度走进她的生活和生命。

“有一天下午不用输液,我去医院周围转了转,发现一个书摊,看到了《诗词名句鉴赏辞典》,那时大女儿上初中,我想给她买回去学习。”回去后白茹云就躺在病床上翻看,这一看“一发不可收”,对古诗词的热爱被重新激活。

《诗词名句鉴赏辞典》这本书,每一句话就引出一首诗,大概有近千首,治病期间,白茹云就一遍遍地翻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追求。 就像周围的邻居爱唱歌、跳舞,我爱诗词。平日里,孩子上学、爱人做工,她一个人在家,一边扫地、擦桌子、干活儿,一边念诵或哼唱。“诗词就像我的一个朋友,能开解寂寞,慰藉心灵。”说着,白茹云就轻扣桌子,给记者哼唱了李清照的《点绛唇》。

“也许别人以为我只是在背诗,其实我不只是记住诗句,常常由一句诗扩展到一首诗再到一本书。”比如,读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她就去了解赤壁之战,去看《三国演义》。“这种学习,提升着我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展着我的视野。”

“学习古诗词,不是做背诗的机器,要走到诗词的深处。”初学时,好多诗句不能理解,她就跑到邻居家用电脑去查。刚开始觉得大家都在想办法干活儿挣钱,而自己在弄这个,还怕邻居不能理解,就编说玩游戏或者给孩子查资料。后来邻居知道了她爱诗词,她也就不觉得不好意思了。

这些年,白茹云会多少首唐诗宋词,她说自己也没数过。记者在她家中发现一个摘抄本,娟秀的字体,一行行、一页页,足有2000多首。“诗词能滋养人。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我的气质还是土乎乎的。”白茹云又自嘲道。

2013年,河北电视台推出《中华好诗词》,白茹云加入了一个诗词爱好者建的QQ群。在 “QQ群”,和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一起玩“飞花令”“射覆”的游戏,慢慢地,她会的诗词越来越多,看的书越来越多,对诗词的体悟越来越深。

白茹云说,年轻时,她喜欢李清照的诗词,清新婉约;后来,又喜欢李白的诗,喜欢《将进酒》中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快意人生。“经历这么多之后,我最喜欢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前,我接触的就是乡邻、亲朋,现在因为诗词,又多了有共同喜好的新圈子。”白茹云说。

虽然生活很清苦,但白茹云在诗词里面品尝喜怒哀乐。

奔波治病的期间,她曾在火车上写下一首《江城子》:“病行京广又三遭,似衰茅,逐风飘。千里求医,来往独思寥。只为堂前双白发,长思量,且煎熬。也曾难忍痛终宵,暗神凋,爱难消。心系家中,绕膝小儿娇。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

诗词,让小家庭别有情趣

“生活待我凉薄,我报之以梨涡。”

白茹云写了一篇文章,描写她饱经沧桑的母亲,其中写道:“感谢母亲,这四十年来,教会我善良正直,教给我勇敢坚强,让我在生活里迎难而上。”“母亲是坚硬的山,是温柔的水,是我们头顶的天。”

每个伟大的母亲,都是女儿的榜样。

白茹云微笑面对自己的苦难,也给两个女儿树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

白茹云说,两个女儿学习成绩都很好,也很懂事。家里条件不好,女儿们都不讲究吃穿,也不爱慕虚荣、羡慕别人。小小的年纪能从容面对生活的苦难,谦虚、不张扬。

诗词像甘泉,浸润着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也浸润着两个正在成长的孩子。

“平时,我看书,她们也看。有时候我背诗,她们随口就能接下一句。我从不强制她们背诗,但她们也许会的比别的孩子多一些。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

在家里,她和女儿们也会玩诗句接龙的游戏。有时,白茹云回娘家,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女儿,迎风走在乡间的道路上,她说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女儿接“海上明月共潮生”。母女俩在你一句我一句的诗词对接中,涂抹生活的亮丽。

丈夫说,最初对她读诗有些不能理解,慢慢地也喜欢上她的喜欢。尽管挣得不多,但有一次去邢台市,在街上看到一本《毛主席诗词书法鉴赏》,丈夫毫不犹豫地给她买了回来。

诗词,让这个小家庭别有情趣,也很和睦。憨厚的丈夫说,生活中,或喜或悲,触景生情,妻子有时候也会诗意大发,大声吟咏。“人人爱读诗,总比打麻将要好。”白茹云的丈夫说。

2015年,南和县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白茹云家庭入选。2016年,白茹云家又光荣入选邢台市的“最美家庭”。

对于这份荣誉,白茹云自谦说:“我有何德何能,被选为这样的家庭?但既然选上了,就不辜负这个称号。希望培养孩子的书香之气,高雅之风;希望我的家庭成为书香家庭。就像王勃《滕王阁序》 里的‘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生病的人不要太灰心

前后两次参加比赛,通过电视屏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爱好古诗词的农妇,了解了她的人生经历,人们不由得慨叹、敬佩。

有好多人伸出友爱之手,要帮扶她,但白茹云大多拒绝了。“生病的人挺多,不是只有我一个。我虽然生活紧张,但我想我能过去。条件好,就吃好穿好点儿;条件不好,粗茶淡饭也可以。再者说,古人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尽管人们不需要回报,但我心会不安的。”

记者说,“你挺要强。”白茹云说,“这是原则。”

但是,有些人的帮助,白茹云接受了。她说浙江一位大姐给我寄来1000元钱,她收下了。她在微信中这样感怀这位大姐:“我认识一位从未谋面的姐姐,她每天辛苦地卖水果,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晚上九点以后才回家,可谓是披星戴月,但是她却无私地帮助我。现在正是春节,大家都在欢乐地过节,她却依旧起早贪黑地忙碌。”

2014年上了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节目后,她收到一封不寻常的信,那是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的亲笔信。信中说,“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坚强母亲’醉心诗书、不畏病魔的乐观精神,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坚韧毅力,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崇高情怀。你对生命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对未来的向往,不仅激励了那些身患重病的人,也为全社会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元旦、春节将至,祝你及家人节日愉快,并捎去3000元钱略表心意。”

“省长能关注到我这么个小人物,我很感动,心里也挺温暖。”白茹云说,“我会坚强地走下去,就像我在电视中离场时说的,生病的人不要太灰心,我们活着就好。活一天就高兴一天!”

时间不会静止,生活还要继续,白茹云说会按着自己的步子往前走,有诗歌陪伴就很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