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解密广告女模特身体图像的性别密码 董事会性别配额制:职场女性领导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研究视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9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究视窗

《男孩偏好激励父代挣取更多收入了吗?》

作者:刘厚莲

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在子女数量基本确定的情形下男孩偏好对父代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拥有男孩能够激励父代更努力工作,并获取更多收入,但父代并不会随着男孩增多而形成更大的激励效应;男孩对年轻一代的父代的激励效应小于年老一代的父代;男孩对父亲的收入激励效应强于母亲;男孩偏好对三类人口家庭的父代激励效应由弱至强依次为乡城流动人口、城城流动人口、城镇本地户籍人口。尽管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回归正常值范围,但男孩偏好对父代的经济行为仍能产生显著影响,这对我们认识男孩偏好的长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男性女性化”者的角色认同及其行动策略》

作者:梁璐 付琪琳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对核心概念“男性女性化”进行了界定;其次,从性别角色认知理论对三名典型的男性女性化者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案例资料,对其后天角色建构的策略作相关阐释;再次,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对男性女性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建构论为男性女性化提供了合理化解释;最后,本文认为男性女性化的存在与社会对其的宽容态度,是源于社会的不断个体化。

来源:《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第1期

《个体化视角下的撒拉族妇女发展》

作者:闫丽娟 何瑞

撒拉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出全新的女工群体,她们在传统社会性别制度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寻求生活路径。在由庭院及工厂的空间转换中,青海循化Y工厂撒拉族女工从传统的性别角色、家庭关系中抽离出来投身工厂生产,这一过程激发了其能动性与自主性,凸显了个体价值,影响到私人生活变革。本文作者认为,从个体化视角看,这显现出社会转型时期撒拉族妇女生涯轨迹和人生逻辑的变迁,但并不意味着公平性别关系的实现。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研究述评》

作者:史敏

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研究,以探讨中国现代女性的历史主体特性为航舵,聚焦那些作用于现代女性身体的政治话语策略及相应的社会运行机制等身体权力技术。本文作者认为,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研究在历史性地呈现出中国现代女性身体生成进程的同时,通过在宏观的国家、阶层、经济等结构性框架下,实现对社会话语微权力,及相应权力机制的形成、运行及功能的微观分析,实现对整体史更精微、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研究方兴未艾,在汲取西方新文化史、性别史、女性身体史等研究方法与分析模式的同时,对本土化的身体理论和研究方法也有探索和创新。当然,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在对中国现代女性身体史的深入研究中得到解决。

来源:《史学月刊》2017年第2期

《从“夫妇有别”到“夫妇相和”:近代日本两性关系的形塑》

作者:周晓霞

明治政府于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在近代日本国民的精神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其性别议题而言,《教育敕语》对两性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以“夫妇相和”取代了儒家传统的“夫妇有别”。不仅如此,知识精英还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出发来诠释“夫妇相和”,并赋予了这一规范两性关系的框架新的意涵。本文作者认为,从“夫妇有别”到”夫妇相和”,这一转变与其说是展现了近代日本的两性问题或女性问题的一个缩影,不如说其呈现的是男性精英掌握文字诠释权,运用文字塑造出的近代日本两性关系及近代女性的理想典型。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