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学流派,女性主义经济学提倡将社会性别视角引入经济学研究,旨在推动性别平等。目前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和方法很大程度上还是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但中国的性别问题具有特殊性,照搬西方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我国推动性别平等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探索有效路径,推动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的本土化重构。
■ 宋月萍
我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在增进福利、促进公平为宗旨的发展模式下,女性如何能和男性平等参与经济发展、共享发展收益,是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女性主义经济学通过把社会性别分析引入经济理论,重新解释了女性在家庭、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等领域中受到的不平等问题,无论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于拓宽政策视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缘起
女性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自身生产中具有特殊价值。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仅仅体现了男性的经历和视角,不能全面反映男女两性的现实世界。其假定经济决策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具有天然的性别结构缺陷,是以完全理性的成年男人的形象出现,即使为数不多的关于女性遭遇歧视性待遇的理论也都在前提中设定女性先天更适合从事家庭再生产;其次,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理性人代表的是发达国家情况,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中国家,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甚至还造成了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再次,主流经济学所用的数字、资料总是与市场相连,而女性的家务劳动由于缺乏经济价值在资料统计中常常被忽略,在抽象的数学模型中,女性往往居于劣势地位。
女性主义经济学作为新兴经济学流派,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主义运动,提倡将社会性别视角引入经济学研究,用于提高女性地位,推动性别平等。女性主义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有:(1)经济分析不仅要关注市场活动,还要关注非市场活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研究性别不平等不能仅局限于劳动力参与和工资等经济指标,更要关注女性自主权和制约女性能力发展的各种制度因素;(3)所谓中立的实证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是不存在的,而女性主义经济学旨在推动性别平等;(4)女性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点强调性别分析与其他社会分层维度的交叉,研究性别问题,不仅要关注男女之间的差异,还要关注性别内部的各种社会经济差异;(5)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起步
相较于其他学科,我国女性主义经济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值得关注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呈快速发展趋势。以“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为关键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经济与管理类”中检索发现:2011~2016年共有552篇相关研究论文,明显高于2001~2006年的195篇。而2011~2015年期间共发表13篇以“女性主义经济学”或“女性经济学”为主题的论文,2001~2005年相关论文只有3篇。
同时,女性主义经济学学科建设开始起步。2002年,中国女经济学者研究培训项目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启动,标志着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队伍建设的开始。2006年起,全国妇联与各高校共建“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极大地推动了性别研究在各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领域的主流化。在研究内容上,我国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视野开始拓宽,从关注人力资本积累、就业、工资、职业隔离等领域的性别差异逐渐扩大到无偿劳动、时间分配、照料劳动、性别预算、公共政策等领域,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力也逐步显现。
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亟需本土化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借鉴了西方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而中国的性别问题具有特殊性,照搬西方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我国推动性别平等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最关键的挑战在于理论的本土化重构。
以欧美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女性主义经济学在社会性别理论重构主流经济学的时候,研究的主要是西方白人女性。而第三世界妇女所遇到的经济问题和西方社会有着极大不同,尤其是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女性经济地位变化与发展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农村女性土地承包权问题、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女性就业相关问题以及人口流动过程中的女性发展问题等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未曾经历过的,对这些问题的解读和解答,如果仅借鉴、追随西方基本理论和研究范式,用本土数据验证西方理论假说,而没将理论契合在中国的行为机理基础之上,就会忽视中国真正的国情和需求。即使出现了本土化的声音,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本土化理论,仅仅是将研究对象本土化而已,而其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思维依然是西方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女性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探索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本土化路径是当务之急。
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本土化的路径
中国社会发展已从追求经济增长转为追求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同时新时期出现了新的人口、经济社会问题,都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从性别视角回答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这为女性主义经济学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第一,经济学研究应承认并尊重女性享受各类公共资源、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权利,并强调女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其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参与社会劳动是推动妇女解放和促进男女平等的重要先决条件。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创造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这其中包含众多因素的影响,女性的参与是重要方面,但长期以来缺乏深入研究。应当秉持尊重和保护女性贡献的立场,做足分析工作,为促进我国性别平等补充新论点、新证据。
第二,中国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应在我国具体的社会性别文化背景下,着重从有酬劳动与无酬照料劳动两个方面来认识、理解性别不平等问题。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女性家庭照料责任是导致就业、职位提升和劳动报酬等性别差距的重要原因,而对无酬照料劳动的劳动力市场惩罚会反过来影响劳动力再生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并以此为基础审视女性在家庭内外的平衡困境,进而从市场、制度以及家庭等多维度综合评判女性劳动参与、职业发展和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让妇女研究获得更有理、有力的经济学支撑。
第三,应拓宽经济学研究性别问题的视野。要加强对教育、财产、占有生产资料等的性别不平等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加强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性别问题的研究;加强公共政策领域性别不平等的研究。
第四,女性主义经济学本土化需要拓宽方法论边界,引入定性研究方法。我国的经济学研究应注重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科学地发展中国特色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在女性主义经济学研究中要引入定性研究方法,扎根中国实际,深入思考甄别,完善现有理论,才能写出丰富的故事,得出可靠的结论。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