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强洪
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就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出意见。《意见》指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引起多方关注。
“此次《意见》的出台,势必会扩大我们交易所今后的业务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文件内容吃透,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做好工作。”近日,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总经理孙晓燕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确保农民权益的同时,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建设,让国家、农民、受让方心里都有底。”
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大厅,记者看到,大型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播放着数十宗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息,不仅有文字形式,而且承包地经营权、养殖水面使用权、租赁房屋等交易标的,都有详细的地图标示和实景图片等信息,服务窗口客户云集。
孙晓燕告诉记者,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于2009年4月30日成立,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农村综合性产权交易机构之一。8年来,武汉农交所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探索新型金融多方合作以及实行信息公开等,走出了一条扶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将改革成果惠及农民群众的路子,其“武汉模式”也被全国借鉴。
探索“三权分置” 成就“武汉经验”
改革创新是武汉农交所的魂。孙晓燕说,武汉农交所成立以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最根本的创新,经营权抵押担保是最重大的创新,风险防范是最关键的创新,同时,在综合交易、市场培育、体系建立、制度建设等多方面都有所创新。
2011年底,武汉获批新一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全国24个试验区中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012年,湖北出台《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条例》,提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原则,即明晰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据此,武汉农交所在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现了“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流转经营权”的制度创新,开展了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的实践,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等重大改革创新,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有力实证。
习近平总书记、汪洋副总理曾先后视察武汉农交所,对武汉市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抵押以及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公开市场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推介湖北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2013年,武汉农交所这一走在全国前列的“武汉经验”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内容中。
建立三级交易平台 规范交易模式
孙晓燕告诉记者,武汉农交所的设立初衷,是要让农村的资源流动起来,为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松绑,实现农村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使农民手头最大的资源——土地经营权能够变现,从而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为此,交易所在武汉市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机构,农交所指导涉农区、乡(镇、街)建设分支机构,在业务上实行垂直管理,各分支机构入网武汉农村产权交易系统的“三大信息平台”(交易系统、抵押登记系统、网上竞价系统),实现了网上申报、审批、交易、鉴证和监管。不仅如此,武汉农交所目前还在打造武汉“1+8”城市圈,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遍及省内其他8个地市统一联网的全省农村产权交易体系。
在交易机制上,武汉农交所实施“六统一”的管理模式:一是实行市、区、街道三级交易市场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平台建设,让三级交易平台上的各类产权交易规范有序,保障交易各方的利益。
2014年,蔡甸区侏儒街道马赛村一片300多亩的养殖水面想要流转,村委会向侏儒街道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提出了申请。服务站受理后,很快进行了审批和信息发布,并通过招标的方式对这块养殖水面组织交易,村民原本对这块水面的流转费估值40万元左右,但最终交易价格被敲定在141万元。整个交易过程高效、规范、方便,村民享受到了高溢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创新金融服务 防控抵押融资风险
作为较早成立的农交所之一,武汉农交所在金融创新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孙晓燕告诉记者,武汉农交所不但实现了从土地流转到抵押的有机结合,在抵押融资风险控制方面也创设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最主要的风险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产权转入方对土地用途的改变,二是转入方拖欠农民流转金,三是在实现抵押融资后,贷款方存在还贷违约风险。如何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武汉农交所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此,孙晓燕介绍,一是开发“农村产权抵押登记系统”,实现不同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防止出现同一农村产权的恶意重复抵押;二是对抵押融资方进行贷款贴息,减轻他们的还款压力;三是目前武汉市正在探索建立农业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和处置银行的农村产权抵押资产,当坏账出现时,实行抵押产权快速进入市场变现和资产管理公司双兜底的措施,确保风险可控。
位于蔡甸区的春惠江南合作社,2014年开展设施农业项目时,资金出现缺口,合作社用钢架大棚和流转的土地经营权作抵押,贷到了宝贵的400万元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对于武汉农交所在农村交易产权抵押方面的探索创新,孙晓燕总结了三点主要做法,一是交易完成即办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凭鉴证书就可以直接办理抵押贷款,由农交所提供相关服务;二是农交所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目前鉴证书的抵押可在7家金融机构顺利实现;三是拓宽可抵押产权品种,除了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目前陆续推出了水域滩涂养殖权、林权、农业设施、农业知识产权等可抵押产权品种,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扩大交易品种 完善服务方式
为了全面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武汉农交所除了设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农村经济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等10类常规交易品种之外,还不断增加诸如设施大棚、二手渔船、农机具等新交易品种。孙晓燕说:“武汉市也正在推动农村集体资金采购、资产处置进入产权交易市场的管理办法。”
更好地实现农村资源的价值,也是武汉农交所创新的方向之一。他们在交易项目上进行包装处理,结合武汉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等,将收集的交易项目、信息进行策划包装,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项目向投资人推介,以期达到农村资源价值的提升,让土地升值的收益多向农民倾斜。
在完善服务方式方面,武汉农交所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将服务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还设立了便民箱、意见簿和党员示范岗,真心接受监督。
湖北丛霖农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从2012年起,连续几年大规模流转土地,武汉农交所对该公司实行贴身服务及全过程跟踪服务。农交所总经理孙晓梅和交易部的工作人员多次到现场指导,多次组织市、区经管、农机等相关部门及农业专家到公司,现场解决经营过程中的技术、政策等相关问题。2014年又帮助丛霖公司以流转后的土地经营权作抵押,实现融资1800万元。
公司董事长金凤对记者说:“武汉农交所的同志工作细致,每一个环节都很严密,现在我们有7000多亩荒地已变成了产业园,农民心里敞亮,我们企业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正是通过多种创新,打造出便民高效、规范有序的流转平台,才使得武汉农交所自成立以来,累计组织各类农村产权交易2948宗,交易金额172.6亿元,涉及农村土地面积124.3万亩,惠及17万农户;联合金融机构为农业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实现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32.68亿元。农交所交易窗口巾帼文明岗也荣获了2015年‘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孙晓燕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