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乡土 严行村规民约简办婚丧嫁娶 乡约元宵特别节目抢先看 让古村落“活”起来,路有几多? 生态美让穷山乡翻了身 乡村好环境需要好习惯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古村落“活”起来,路有几多?

——浙江省部分传统村落考察

□ 胡敏 林永富 文/图

浙江省文化遗产丰富,传统村落密集。笔者近日考察发现,许多传统村落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种植、手工业等产业,不但使传统村落的古建筑得到了保护,还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当然,一些地方在开发利用传统村落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挖掘、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问题。

三门源村:政府承租老宅村民获享收益

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三面群山拱卫,一条碧溪自北而南穿村而过,沿碧溪两岸共分布着58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民居大都保存较好。其中,叶氏古民居建筑群造型精致,气势宏大。走进其中,我们看到,建筑上的每一个牛腿、斗拱、撑拱上都雕刻着形态各异的人物花鸟、奇珍异兽,精致而繁复,令人赞叹不已。

和有的传统村落人去楼空现状不同的是,三门源村的古民居都有人居住,而且室内干净整洁。在村里考察时,我们常常怕叨扰主人而在老房子门外犹豫着要不要进去,此时,其主人若看到就会很热情地招呼我们:“没关系的,进来看看吧,很漂亮的!”听得出,他们的言语里满是对自己房子的喜爱。

如何既留住老宅原住民,又不影响旅游开发?三门源村采取的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政府租用居民的老宅用作旅游开发,老宅的所有权仍属于原住居民。政府所建安置小区的房屋租给居民居住。扣除房租后,剩余的旅游开发租金全部分给居民。比如政府每年租老房的租金是1万元,村民租房的租金是2000元,那么村民每年还可以获得8000元的收益,并且老房子还能免费得到修缮,村民自然有积极性。三门源村支书告诉我们,将来,他们还准备实行股份制,村民可以参股,根据收益情况和居民的老宅价值,年底进行分红,以调动居民保护古民居的积极性。

相关专家认为,传统村落古建筑的破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损坏,一种是人为破坏。古民居一旦被列入文保单位,村民就不能拆毁建新房,一些想改善居住条件的村民会恶意地损坏建筑。因此,加强村民对家园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诸葛村:挖掘旅游资源 改善村民福利

在笔者考察的传统村落中,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做得比较早、也比较成功。目前,全村共有明清古民居及厅堂200多处,布局合理,连绵起伏,巷道纵横,错落有致。村落景观多样而优美,形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奇特的整体。

诸葛村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发展旅游。不过,村里并没有大拆大建。据介绍,诸葛村80%的居民都姓诸葛,村民宗族意识比较强,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很看重,反对拆毁老房子。当时的村“两委”也认为将旧建筑保护起来更有利于旅游开发。

诸葛村的旅游开发主打的是“八卦”文化。有关诸葛村的介绍中这样写道:“诸葛村整个村落以九宫八卦设计布局,以钟池为古村落的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构成天然外八卦……”笔者看到,诸葛村的公交车站名上写的是“八卦村”,村里的墙上画着八卦,还有很多店铺也打着算命看相的招牌,令人感到称奇的是钟池的形状也与太极图相似。

关于诸葛村变为“八卦村”的原因,诸葛村村支书诸葛坤亨解释说,这是旅游局为了做旅游开发,给诸葛村取的新名。而钟池的形状本来就有一点弧形,后来旅游部门要求做成八卦形状,所以做了一些加工,与太极更加相似。

尽管一些村民对上述创意和宣传不太认同,但诸葛村的旅游开发确实做得比较成功。据介绍,诸葛村每年要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村集体所属的旅游公司年门票收入达2000多万元。旅游火了,村民福利也有很大改善: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获得二三百元不等的补贴,村里的孩子成绩好、考上大学的可以拿到奖学金,此外,村里的古民居也有了充足的资金来修缮。

当笔者问及诸葛村将来的发展方向时,诸葛坤亨说,现在做乡村旅游的越来越多,我们也感受到了压力,准备请专业设计公司开发出更多有特色、上档次的旅游产品。

西一村:发展特色产业 保持村落人气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并非旅游开发一途。在笔者调查的几个古村落当中,丽水市景宁县大际乡西一村是未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而又发展得较好的村落。

西一村有“寺祠院三观同址,宋明清三代同堂,儒释道三教合流,古寺、古树、古桥三古荟萃”的美誉,难能可贵的是,村民们都有非常强的文物保护意识,这些古迹都完好地被保留了下来。

西一村地处国家4A级景区“云中大际”景区内,具有卓越的旅游资源,不过,他们的主导产业却是种植业,旅游业如农家乐等为副业。

据村民介绍,西一村位于平均海拔1000m以上的山区,冷水田多,雨量充足。在十几年以前,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但因为海拔高、气温低,收成往往不好。后来,在县农业部门和蔬菜公司的指导下,他们调整农业结构,利用高山优势,大力发展茭白种植业。目前,全乡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亩产达7000多元,总产值达3500万元,带动全乡800多户农民增收,并成为全县万亩高山冷水茭白核心示范基地。冷水茭白售价比一般的茭白高,收购价大约3元左右,而卖到上海等地的超市高达10元以上。

种植冷水茭白的高收益减少了村里劳动力的流失,而且大部分原住民都住在村中,没有外迁新建小区,这使得村里保持了正常的人气。

笔者在调查时还看到,在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当地一些妇女以编织加工为业,每天收入上百,年收入三四万。同镇的深奥村和徐畈村村民则制作布娃娃和医疗器械,各具特色。

有关专家在接受我们的访谈时表示,浙江省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在产业发展和古建筑保护方面大多做得不错,但在挖掘传统文化的方面还用力不足,当地政府应该通过倡导和鼓励,激发村民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开发出符合各村落文化特质的新兴产业。

(作者为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