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月1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乡土 李哥庄镇:生态立镇 因水而兴 山村传承孝文化 谁来种地,要尊重农民选择 文明共建 畲乡展新颜 红事新办丧事简办 创建文明家庭 全家人人有份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来种地,要尊重农民选择

□ 贺雪峰

有人说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了,没有人种田了,我不这样认为。中国现在农村还有6亿人,其中有2亿多劳动力,50多岁到70岁的都是种田的主力。这些人加起来有2~3亿人。我国全部耕地才18亿到20亿亩,按劳动力来分,人均不超过10亩地。今天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国家各种资源投入,这么好的生产条件,会没人种田吗?

我所调查过的地方,其实是农民没有田种,一些四五十岁的人,都说要有30亩田就太好了,现在只有几亩田,确实太少了。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人种田,而是没有更多的田种。种个三五亩田也养不活一个劳动力,只好进城打工,城里待不下去也没有办法回来。我以为,在生产力条件大幅度发展、国家资源投入越来越多、生产条件越来越好、机械化水平也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有劳动力的农民人均种三五十亩田是没有问题的,就算是老年人,也是种得了的。

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土地抛荒现象,但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没有劳动力,而是那里的水利条件差、土地没有平整、机械化水平不高、土地过于细碎,田没办法耕种。如果国家进行资金投入,对土地进行整理,提高它的机械化水平,把灌溉条件搞好,马上就会有人耕种了。

其实,只要有土地的地方,农民就会自然形成一种秩序:当你觉得你的土地太少了,靠土地和在农村做点小生意或者小工程不能够养活自己的时候,那就进城打工获得收入。而土地不种也不会荒在那儿,给兄弟种、给朋友种、给邻居种。这样一来,因为父母年龄比较大不便于进城的人,在农村想方设法寻找各种各样的就业机会,只要勤劳,最后在农村获得的收入不会比外出务工的收入少,农村的各种事情都能参加,家庭收入也不少,家庭又很完整,年轻力壮,这些人就成为农村的“中农”,中等收入的农民。这一部分农民是村干部最好的来源,尽管人数不多,占整个农业户的10%~20%,但很重要。其他一些农民,大部分的年轻子女都进城了,年纪大了,在农村种好自己的田,就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所以,我以为,在土地没法耕种而抛荒的地方,国家应该投入资金,进行土地整理,改良生产条件、完善灌溉设施、提升机械化水平。而在耕地没有抛荒的地方,如一些平原地区,则尊重自然状态,农民愿意种就种,不愿意种的,相互之间也会进行土地流转,政府不要人为地干预。这种自然的状态是最好的。总之,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自发的积极性,这个自发的积极性有极大的生命力。

对许多农民来说,种田是一种习惯。比如有的老人住在城市不习惯,就是喜欢农村生活,不劳动的时候觉得不舒服,所以一定要去劳动一下,没有地方劳动,就用锄头到处去砍一砍、去挖一挖也很舒服。就像城市人说种花养草不赚钱,但是种花养草是情趣啊,它变成了这样一种东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是把基本生产条件改善一下,让农民只需要花比较少的时间就能够获得收入,又能够获得这种乐趣,最终又解决了我们农业问题的话,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谁来种地的问题上,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农民选择。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