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月1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周刊 乡土 李哥庄镇:生态立镇 因水而兴 山村传承孝文化 谁来种地,要尊重农民选择 文明共建 畲乡展新颜 红事新办丧事简办 创建文明家庭 全家人人有份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哥庄镇:生态立镇 因水而兴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姚建

□ 赵珊珊 王丹青

成排笔挺的银杏树、干净宽阔的马路、现代化小区里林立的高楼、繁华的商场……这样的景色,很难让人想到这竟是山东青岛胶州市的一个小镇。在两个多月前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上,李哥庄镇名列其中,这也是青岛唯一获此称号的乡镇。

李哥庄镇“特”在何处?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座被大沽河、小辛河、桃源河、引黄济青河渠、青岛棘洪滩水库等水系环抱,拥有9000亩水面的生态水城,李哥庄镇依托当地独有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当地社会经济风生水起。

宜居宜游,从改善环境开始

“过去村里都是土路,下雨根本没法走。”在小辛疃村,今年99岁高龄的村民李世泽老人告诉记者,原来的小辛疃村“路难走,钱难挣”。从前几年开始,村里借着大沽河治理的机会,将村庄内的湾塘、河流、湿地等自然资源进行整合,并大力植树造林,使村庄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此外,铺路、修路,污水处理、厕所改造,连村里的墙上都刷上了美观整齐的标语,“我从旧社会过来的,谁能想到现在的小辛疃变得这么好。”李大爷说。

被评为“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纪家庄村,有着可以与城市媲美的整洁道路,家家户户门前都整齐划一地安装了栅栏。该村在2015年改水改厕,全村污水实现集中处理,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此外,该村还在青岛市率先开展集中供气、供热试点,村民户户用上了天然气。

小辛疃村和纪家庄村的环境变化是李哥庄镇的一个缩影。李哥庄镇党委委员刘振华介绍说,全镇41个村全部进行了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卫生改厕等综合整治。该镇每年投入600万元,引进多家物业公司负责镇区保洁,实现村村都有保洁队伍,建立起覆盖全域的“镇村保洁、收集,市级清运、处理”垃圾处理体系。

除了乡村,镇区的环境建设也颇具本地风格。按照青岛市“红瓦绿树、碧水蓝天”的城市建设特色,李哥庄镇选定银杏作为镇树、玉兰花作为镇花,在镇区主干道路和村庄成片种植,绿化覆盖率达42%。

用好水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每年李哥庄镇总会迎来大批的游客。大沽河休闲垂钓、抓毛蟹,乡村农趣体验、农产品采摘、展销,现场黑陶制作、山地车骑行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是李哥庄镇“大沽河文化生态休闲游”中的特色项目。

环境得到了改善,越来越多的村子借助周围丰富的水资源,临河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民宿和风景区,纪家庄村的“水云阁”就是其中之一。

“水云阁”是纪家庄村开发的第一批民宿旅游项目。“围绕着大沽河,发展高端文化旅游大有可为。”该村村支书王兴迁说,“大沽河沿线地区在乡村文化旅游方面还是空白,纪家庄村紧邻大沽河,在硬件设施和地理位置上都有优势。”

王兴迁说,在村里发展旅游业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多岗位,不论年轻人还是老人,都可以在旅游产业链上受惠。“现在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用旅游业把年轻人引回来也是目的之一。”

除了大沽河,桃源河也是李哥庄镇的主要河流之一。与大沽河不同,桃源河周边湿地适合多种类型的植被生长,约有上百个科的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鸟类资源引人注目。在此基础上,桃源河原始湿地主题公园建造完成。

另外,李哥庄镇的16个大水塘也被重新命名,渔歌湖、芦花滩、红水湖等等,“这是为了下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湖面资源打好基础。”刘振华说。

记者了解到,李哥庄镇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4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目前,李哥庄镇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景点,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每年的相关经济收入已达600多万元。

依托传统文化,培育“招牌”项目

除了水资源,李哥庄镇乡村旅游的另一块“招牌”,就是这里的传统文化。

“黑陶是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了我们这里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在镇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冷家庄村的“黑陶吧”。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叶氏黑陶的第四代传人——叶广德。自20岁起,他就跟随自己的父亲学习制陶工艺,至今已有50多年了。

叶广德告诉记者,冷家村本地的水和黏土是制作黑陶的最佳材料。当年他的先祖来到冷家村,被这里的自然资源吸引,才定居在此,并将制陶手艺代代相传。

叶广德向记者展示了他最新做好的蛋壳陶作品。蛋壳陶因其薄如蛋壳的特点而命名,这也是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皿之一。由于蛋壳陶成型很难,他用了许多年的时间,反复研究祖传工艺,经多次试验,最终得以成功。“祖传的手艺只是制作常用生活器皿,我的目标是让这门老手艺再上一个台阶。”

冷家庄村村支书叶守坤告诉记者,黑陶制作不仅是一门传统手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村里开设“黑陶吧”,就是为了把这一传统文化弘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黑陶文化。“下一步,村里还将开发编钟、人物等系列黑陶制品,与书画艺术、老年大学相结合,打造一个大沽河文化旅游交流中心。”

刘振华也向记者介绍说,依托李哥庄乡土人文、民俗传统等载体,他们正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既发展经济,又弘扬传统文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