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月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什刹海 友邻包慧,让我跟历史有个偶遇 母亲的味道 行间距:一首序诗 深巷无处卖杏花 柳荫夜话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友邻包慧,让我跟历史有个偶遇

□ 宋美娅

说不准什么时候,你会跟历史有个偶遇。

我们楼一单元,有个90多岁的老太太,以前听邻居们闲说,那个老太太是高干,离休干部。有一天又听说,“老太太当过战地记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参加过。”嗯,是吗?我集中了注意力,问:“在哪儿当的战地记者?”回说,好像是在山东。那个时候,我刚从山东临沂接受“红色教育”回来,种种感动正在心里余波未平,对老太太好奇心陡增。

老太太家的保姆小吴,我有点熟识。某天主动搭讪后,小吴说,老太太写过一本小书,讲她过去的故事。小吴说可以把书借给我看。

《散记半个世纪前的故事》,作者包慧。一本小32开的书,递到我手上。封面左下角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战士的头像,穿制服戴八角帽,高鼻子大眼睛,微笑着望向前方,背后是苍翠的山脉。

书在手上初一翻,看到“挺进山东”“永炳史册的大青山突围战”“孟良崮下的日日夜夜”等章节,很亲切,因为我作为中直党校的学员刚刚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参观过。没有想到,远在山东烈士墓像上的名字,就是隔壁邻居昔日的战友;现在沉默无闻的老人,当年曾是活跃的战地记者,那些在纪念馆里看到的图片和听到的故事,好像与我有了关联。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因国民党精锐部队74师全军覆没而中外有名。包慧在回忆文章中说:“战争年代,我曾多次进入山东老根据地沂蒙山区的沂南、沂北、蒙阴县等地,采访过各种各样的人物。而有一次采访,如今仍然记忆犹新,那就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脚下。”那个时候,包慧是《大众日报》的记者,她从孟良崮战役前夕就开始采访报道,从她的回忆文章中看出,她穿梭在孟良崮山下和敌后的村庄里,采访报道了一批沂蒙地区的支前模范和支前故事。也许因为是女记者,也许是男人们都上前线了,村庄里就剩妇女们了,她采访报道的多半是妇女。

比如,她追踪采访女庄长刘月梅,一开始姑娘们笑她“你要找俺庄长可不易”,她就到处寻找,描写了“庄里没有一个闲人,家家户户都在忙碌。大娘、大嫂推磨碾米烙煎饼;妇女们三个一组,五人一群,拿称杆的拿称杆,记账的记账,挨门挨户集中干粮”的繁忙支前景象。一天晚上,有一个营的战士到庄里宿营,她描写道,从住房、洗脸、吃饭、洗脚、安睡,半个小时全部搞定,所有事务全都是各家各户的妇女们操办的。虽然几天下来都没有采访到刘月梅,但通过这些场景和细节,表现出了一个女庄长出色的组织能力。她还感慨道:“我军的快速运动正是和这些平凡的妇女们的细致工作分不开的啊!”

沂蒙地区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这里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的诞生地,红嫂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我从报告中听到、从纪念馆看到的,都有一种遥远的时空感,人物还在图片里、雕塑里。通过隔壁邻居包慧,我和这段历史相遇,我确信报告里的、展览里的,都是真实的。她不少段落写道,出去采访住在张大娘或王大娘家里;到哪去都有老乡送她好几程;说每个同志都有好几个干娘,干娘家都是自己的据点。让你清晰地看到,整个沂蒙地区的百姓都是我们军队的后勤保障;让你很自然地感叹,人民群众是共产党走向胜利的推动者。

大青山突围战是山东抗战史上最悲壮的突围战。那些凝固在大青山上的青年壮士们的英姿,并没有远去,我隔壁的邻居见过他们。包慧写道,无论在什么年代,只要想起他们,我就会想起莫斯科无名烈士墓上刻的两句话: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包慧自己也凝结着一段历史。她是苏州人,1921年出生,受哥哥包之静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包之静是我国新闻史上很有影响的人物,曾创办新闻专科学校,先后担任数家报社和新华社的负责人。包慧16岁时就离开家追随共产党,20岁时开始做记者,先后在范长江、成仿吾、匡亚明的领导下学习和工作。包慧曾在《大众日报》、新华社山东分社、《解放日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担任领导职务,在她的经历中交错闪现着那些历史人物的身姿。

她讲述《大众日报》创办初期的故事,可以窥见片断新闻史,比如她说《大众日报》的印刷厂,最初印刷厂只有三个工人、一台手摇脚踏印刷机和半盘铅字,蒙山一个叫云头峪的隐蔽的山村里,一位名叫刘荗菊的年轻媳妇,把自己的新房让出来安置下印刷厂。1939年元旦夜里,《大众日报》创刊号就在云头峪诞生。印报油墨的产生,也挺非凡。先是刮锅底子上的锅灰,掺上桐油、豆油等各种油试验,乡亲们听说后,十里八村的都刮锅灰送来,后来群众成立了专烧松柴木的黑锅烟子生产小组。就是这土制的油墨,印出了战时鼓舞人心的报纸。

战争年代,为了办好《大众日报》,先后有500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除少数战地记者外,有300多人是战时邮局的送报员,还有为报社站岗、埋机器、藏纸张的百余多乡亲,这是我国新闻史上少见的悲壮历史纪录。

如今,95岁的包慧前辈缠绵病榻,前阵子,她住了两回医院,都康复回家来,但她也日渐归于寂寞。

历史匆匆往前走,无数风云人物俱往矣。不过,我想,所有为祖国默默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都值得用莫斯科无名烈士墓上的话来表达敬佩:“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迹永垂不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