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评论员 莫兰
据央视网消息,2016年最后一天,世界各地都在举行迎新年的庆祝活动,不过在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却发生了趁新年活动大规模骚扰女性事件,印度媒体称之为班加罗尔的耻辱。
印度南部工业城市班加罗尔由于集中了上百家世界高科技公司,因此被称作印度的“硅谷”。2016年12月31日晚上,庆祝新年的人们不断蜂拥到市中心的RG路上,场面极度拥挤。很快有不少女性发现人群中有男性趁拥挤故意对她们上下其手,不少还是多人集体骚扰,场面失控。对此,班加罗尔所在的卡纳塔克邦首席部长表示一定要严查此事,把班加罗尔恢复成一个对女性安全的城市,但与此同时,“荡妇羞辱”的论调也再次现身。当地一位官员抛出了这样的解释:这一事件的发生,缘于“年轻人喜欢西方,不光在思想观念上模仿西方,还在穿着上模仿西方”。尽管表达较为隐晦,但核心仍是指责女性穿着暴露是她们遭受性骚扰的根源。此番言论引起了印度全国妇女委员会的强烈抗议,要求其辞职并向女性道歉。
很多时候,“荡妇羞辱”成了女性遭受性侵害时的舆论“标配”,尽管“包装”不尽相同,但骨子里还是“熟悉的配方”:你不骚,别人怎么会扰?在报道印度女医学实习生乔蒂惨遭轮奸致死案的BBC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中,一名凶手振振有词:“一个体面人家的女孩不该晚上九点还在外面闲逛,对于强奸来说,女人比男人的责任更大。”对此,愤怒的抗议者举起了这样的标语:“别教我的女儿该穿什么,教你的儿子别去强奸。”
性暴力源于性别失衡下的权力控制,与穿着露不露、说话嗲不嗲无关。“造成强奸的是强奸犯、厌女症、结构性暴力以及社会体制的暗忍态度,不是女人的打扮和妆容,不是她说话的语气和走路的姿势,不是她有没有喝酒,不是她自己不够小心,也绝对不是因为她是一个‘荡妇’。”13岁的美国小女孩阿丝乔尼丝的这段阐述深刻揭示了性暴力的根源。
美国阿卡迪亚大学的凯瑟琳拍摄的一组“她们被性侵时穿的衣服”的照片也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旧T恤、格子衬衫、牛仔长裤、印花吊带、脏球鞋……受害者穿着的,全是普通甚至偏保守的衣物,没有一件属于“性感暴露”之列。性侵者根本不会在意受害者穿什么,所谓“女性穿着暴露诱发男性犯罪”只是为施暴者开脱的借口。
而“荡妇羞辱”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当女性遭受性暴力时,某些人不去论罪肇事者,反而妄图找出受害者身上“不自重”的污点,对其口诛笔伐,加以二次伤害。它为性暴力者的罪行找到绝佳的借口,成为助长性暴力的土壤和温床。这种精神暴力所造成的伤害,甚至不亚于性暴力本身。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需要。一个社会,应该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安全、和平的环境下生活,任何时候走在街上都不必担心生命财产的安全,不管TA穿着怎样,也不管TA是什么性别和身份。而要实现这样的理想图景,就必须对“荡妇羞辱”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