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月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面对雾霾不能用“短期内不会致命”聊以自慰 两孩,如何想生且敢生? “全面两孩”政策满一年效果究竟如何? 提高二孩意愿需多措并举综合施治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雾霾不能用“短期内不会致命”聊以自慰

对于雾霾,我们应该持有一种淡定、乐观的态度,但这种淡定、乐观的背后,不应是以一种盲目静默适应着这个雾霾锁城的世界。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评论员 韩亚聪

深冬时节,雾霾锁城。2017年元旦刚过,一波雾霾天气就再次来袭。近日,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纷纷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相应措施,部分省市要求中小学停课应对。对于又一次影响甚广的重污染天气,大多数网友似乎更多的是颇具调侃意味的淡然与麻木。

雾霾常有,而初感渐逝。从2011年开始,雾霾逐渐被大众知晓。从一开始的每一次污染、每一次“爆表”都足以引发公众的恐慌、愤怒,到如今,生活在雾霾中的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关于调侃雾霾的段子也淡化在曾经热闹纷繁的“朋友圈”。

雾霾频袭之下,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随霾而变”。当清晨的阳光变得朦胧,我们唯留轻叹;当远处的高楼若隐若现,我们视而不见;我们戴上防霾口罩,我们购置空气净化器……面对“老朋友”,我们似乎少了犀利,多了谈资。甚至有人调侃道:“连续几天看不到‘雾霾’都觉得不正常”,这是何等的可怕和悲哀!

笑容能够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而麻木却是最坏的选择。对于雾霾,我们应该持有一种淡定、乐观的态度,但这种淡定、乐观的背后,不应是以一种盲目静默适应着这个雾霾锁城的世界。切忌在对雾霾逐渐“习惯”之后,对空气重污染不以为然、麻木不仁。如果我们从高度敏感、焦虑不安变得放松警惕、麻木怠惰,那将是比雾霾和空气污染更大更致命的危险。

在一定程度上,公民的态度和关注点,决定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地方政府努力的方向。尽管雾霾带来的巨大危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当我们以“短期内不会带来致命后果”聊以自慰,抱着“几十年后的事情谁说得清”的侥幸心态时,就为雾霾继续肆虐打下了最好的“群众基础”。以此为传导,一些地方政府是否会因为我们的“宽容”而淡化认知,放松警惕,继而影响政策执行?这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都知道,雾霾的形成是长期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积累后的结果,治理雾霾也不是短期就能实现,治理雾霾的确需要时间。然而,这并不应该成为借口,更不应该成为麻木自我的“挡箭牌”。

近年来,雾霾指数成为各级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生活出行的参考数据。但我们应该认识到,雾霾指数不只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它事关国家命运、人民幸福,它凝结着人们的疼痛与期待。对于雾霾治理,各级政府部门不应只靠“等风来”为尴尬处境解围,而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寻根溯源,拿出勇气、智慧和资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因霾而忧,把建设美丽中国、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放在心间,落在政策,付予实践。

摒弃麻木,治霾可期。无论对于公民、企业和政府,面对雾霾既是直接的承受者,也应当是有力的行动者和担当者,都应当时刻保持警醒,不要让麻木成为延缓雾霾治理的催化剂。在抱怨和愤怒过后,我们在治霾之路上,更需要决心与坚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