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西诺西在她巴黎的实验室 (来源:南方周末)
巴尔-西诺西(右)和吕克·蒙塔尼共获诺贝尔奖 (来源:新华社/法新社)
主持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今天,大多数人都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相比之下,HIV病毒的发现者的事迹却鲜为人知。这一病毒的发现者是法国女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coise Barré-Sinoussi)。
巴尔-西诺西1947年7月30日出生于法国巴黎,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工作。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短暂停留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后回到巴斯德研究所从事逆转录病毒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艾滋病作为一种神秘疾病开始被发现并受到关注。在法国,发现艾滋病的临床医生罗森鲍姆(Willy Rozenbaum)找到巴斯德研究所的巴尔-西诺西,希望她帮助寻找导致艾滋病的病毒。1983年2月,巴尔-西诺西在实验室发现了HIV病毒;5月,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将该发现正式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称已经分离出一种新病毒,很可能正是这种病毒导致了艾滋病。
2008年10月,巴尔-西诺西接到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喜讯,她和同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因发现艾滋病的致病病毒(即HIV病毒)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研究成果让研究人员能观察艾滋病病毒如何复制,以及如何与受感染者的体细胞相互作用。这进一步让研究人员开发出通过验血确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办法,延缓了病毒的传播。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我们从生物学上理解艾滋病与利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对抗它的先决条件”。
然而,科学并不止步于实验室里的发现。巴尔-西诺西的科学生涯也绝非止步于HIV病毒的发现。在与艾滋病人相处的日子里,她经历了无数悲伤,药物研制进展缓慢也曾让她陷入巨大的压力之中。1996年,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问世。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该疗法阻止了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使病情得到控制。而巴尔-西诺西在长期的巨大压力得到释放之后,却患上了抑郁症。在发现HIV病毒之后,巴尔-西诺西一直致力于利用该发现进行相关研究,包括HIV的母婴传染、机体对于病毒感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以及自动治愈者等。2012年,她担任国际艾滋病协会的主席,越来越多地将精力投入到防治艾滋病的社会公益活动之中,尤其致力于与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合作,为艾滋病的防治贡献力量。2015年8月,巴尔-西诺西正式退休,但她对艾滋病人的关爱却没有因此而减少。
2014年,巴尔-西诺西出席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的2014年度艾滋病学术交流大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为她颁发纪念奖牌,以褒扬她为艾滋病防治做出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