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翻开文明家庭获奖名单,是否让你觉得亲切和温暖?
李保国和妻子郭素萍,早被人熟知。老两口坚守30多年,披绿140万亩荒山、造福10万农民。因为一句“愿做太行山上一棵树。我的根,永远扎在这里”,“太行上的新愚公”已成为这个家庭的标签。
12月12日,李保国家庭成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中的一员。受到表彰的300户家庭中,有公认的好人、有身边的感动、有时代楷模、有道德模范。他们的点滴“家事”打动了我们,更在教人求真、劝人向善、促人尚美的过程中,为社会夯实着道德的高地。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每个人迈出人生第一步,都自家庭始,个体与社会在这里得以连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不管外界如何复杂多变,每个人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完善与发展,一定都开始于家——这个最初的苗圃。唯有千万家庭的文明不断完善与发展,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才能稳步提升。
千秋家国梦,家和万事兴。古代中国人的国家构建是由家开始的——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古往今来,通过在家与国间找寻意义、构建价值,留下无数经典,国人在绵远悠长中收获最深厚的心理积淀,使家风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无形载体。
如今,中国已是世界上家庭数量最多的国家,全社会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如何使宏大落于细微,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家庭成为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个全国文明家庭的向善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往往是家庭文明的“设计者”和“传承人”,正因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的口述心传、以身作则,让文明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展现出水滴石穿的柔性力量。
在家庭这一传统工作阵地和优势领域,妇联组织已积累丰富经验。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国妇联先后以“五好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家庭文明建设。近年来已为城乡群众熟知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更成为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常做常新的一大品牌。“最美家庭”故事会、家风家训展示等活动在线上线下发挥出持续的影响力,又带动了更多家庭一起走向“更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发芽。一系列扎根基层的“妇字号”家庭文明建设品牌活动,已成为全国文明家庭的“蓄水池”。
品德可以浸润人心。此次受表彰家庭展示的良好家教、淳朴家风,正是社会风气的净化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鼓励、携手进步,让崇尚真善美成为家庭新风尚,将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等美德化为文明基因,融入各自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并逐渐扩散开去,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赋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新的时代内涵。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我们期待,通过将文明基因厚植于广大家庭,每个家庭都把“文明”作为自己的追求,共同分享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荣光,使家成为每个人张开人生之帆、启航人生梦想的地方,进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