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1月2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成长 送子女寄宿 父母应着重考虑什么 今天你不“坑娃” 将来娃才不会“坑爹” 家有长不大的孩子  谁之过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送子女寄宿 父母应着重考虑什么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陈若葵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2015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及其进展”,通过对30000多名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寄宿制学校小学生的独立性比走读生高。但由于寄宿生长期住校,缺少与父母之间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导致这些孩子在情绪行为调控、公民素养、行为习惯等指标上的平均得分率较低,评价结果说明小学生应当尽可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不主张小学生与父母远离。

这一结果,又一次使那些因各种原因无暇照顾,准备把孩子送入寄宿制幼儿园、学校的家长陷入纠结之中,寄宿制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到底利大还是弊大?一旦不得不送孩子去寄宿时,家长和孩子事前该做些什么准备?

选择寄宿为哪般

家长为孩子选择寄宿制教育,常常会出于怎样的考量?

北京某双语幼儿园既招收走读生也招收寄宿生,在考察了其硬件设施、师资条件、课程设置、教育理念之后,彭薇决定将3岁半的儿子送去全托。她告诉记者:“送去之前我纠结了很长时间,也看过其他两所离家较近的走读制幼儿园,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些不满意的地方,儿子还在其中的一家幼儿园待过半年。那段时间,我感觉孩子在幼儿园很压抑,每天早上去幼儿园都会哭哭啼啼。”

再三权衡,彭薇最终还是选择了目前这所离家很远的幼儿园,之所以能下这个决心,就是被全托幼儿教育理念给说动了,校方告知彭薇“孩子应尽早学会自理,学会与人共处,融入集体;况且该园的教育环境好,游戏活动多,能够给孩子提供很大的自由度,孩子也有比较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上了这个幼儿园后,儿子很快就学会了自己穿衣服,自己睡觉,自己洗袜子……自理能力比同龄的孩子强,胆子也比以前大了。如今,彭薇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她打算以后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小学,便于以后更好地适应和对接。

网友张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儿子刚刚2岁。考虑到自己和先生工作都很忙,先生经常出差,女儿上学后还需要早晚接送,自己又不能保证每天晚上都对她的学习给予辅导,因此,最终选择了让女儿住宿。

张烨说:“我选择的是一家民办学校,开设的课程比较丰富,除了正常的学业课程外,还有一些兴趣课。比如,孩子想打篮球、打乒乓球、练武术,有老师带着练;孩子喜欢画画可以在学校学;学校还开设了舞蹈课、木工课、围棋课、机器人课、科技课等,住宿生可以利用下午放学到晚饭前的一段时间从事这些活动。女儿选择了游泳、陶艺和画画,既学到了技能、锻炼了身体和动手动脑能力、节省了时间,孩子还高兴。而且,孩子住校以后确实发生了变化。比如,第一个星期回到家,我倒水给她喝,她主动说‘谢谢妈妈’,比以前有礼貌和懂事多了。”

寄宿与否不能一概而论

于晶晶是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女儿读小学三年级,走读。她非常认同成都市教育局公布的调查结果。由于经常加班加点,几年前,她把4岁的女儿送到一家民办幼儿园,该园规定灵活,孩子既可以寄宿也可以走读,只要家长当天告知老师便可以。

于晶晶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准备哪天住宿,我通常会提前和女儿说定,她也都会好好答。所以,我一直以为女儿是高高兴兴地住在幼儿园的。直到有一天,一位妈妈告诉我说,她有几次接孩子的时候,都看见我女儿坐在正对着教室门的桌子后面,抱着从家里带去的布娃娃,眼巴巴地盯着门口,在一群家长中搜寻自己的爸爸妈妈,直到希望落空,低头默默地流眼泪。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女儿为什么会问我:‘妈妈,如果你能早点下班,能不能改变主意来接我?’意识到孩子多么渴望每天回家,也意识到女儿回家后为什么那么黏我,我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女儿,随即雇了个小时工每天接她放学,结束了女儿短暂的寄宿生活。”

于晶晶认为,学生住宿,确实能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但也是逼迫孩子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时候,被动地学会独立;为了适应新环境,孩子只好硬着头皮坚强起来,但他们的内心却很孤单、很寂寞,缺乏安全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家长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父母最好不要让低龄的孩子住宿。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除了需要学校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更何况,家庭教育流淌的丝丝缕缕亲情,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而初中生选择走读还是住校,则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学生及其家庭的具体情况和他们的意愿,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抉择。

与小学相比,初中的学习科目多、内容广、程度深,学习压力大,刚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也会有一定不适应,而此时他们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弱。一位资深的中学老师认为,初学生如果住家离学校不远,家长又有精力、有能力管好孩子,最好选择走读。这样,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是否遇到诸如如何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怎样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和处理好各门学科在时间上的安排,不仅便于提供必要的帮助,也能督促孩子抓紧时间,控制其上网和玩游戏的时间。

初中生家长方超认为,现在很多上班族工作压力大,就把孩子交给老人、保姆,自己早出晚归,做不到高质量陪伴;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常常不能与孩子有效沟通,也会影响家庭气氛,最终使孩子的学习受到影响。既然如此还不如让孩子去寄宿学校,请专业人士负责孩子的教育。

方超的儿子从初三开始住宿,避免了路途奔波,睡眠时间能得到保证,加上有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体育锻炼,儿子在初三的一年里个头就长了6厘米。由于学校的学习氛围好,学习时间充裕,遇到问题能及时向老师请教,孩子的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显然,对那些住家离学校远且学习习惯较好、自律能力和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初高中学生,选择住校或许比走读学习效率更高。

减少与寄宿孩子的距离

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亲情。

家长为孩子选择寄宿制幼儿园或学校,不能一送了之,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法理解父母是出于工作、还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送自己去寄宿的,看到其他孩子被父母接回家,他们可能会单纯地想是不是爸妈不爱我了,即使是那些表面上能够适应寄宿的孩子,内心对父母的渴求也是强烈的。这部分家长,就应该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提起女儿最初寄宿的日子,张烨说:“刚开始女儿不习惯,我便每周三下午放学把孩子接回家住一晚,告诉她不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晚上都做些什么以及幼儿园的好处,让她慢慢适应。现在周一到周四的晚上,我们都会给孩子打电话,让她感觉到爸爸妈妈每天都想着她、惦记着她。”

家有寄宿生,父母不妨在周末多创造机会和孩子在一起,饭后一起散步,周末去爬山、郊游,去博物馆、看电影,或是参加义工活动、兴趣班,多与孩子交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自由的交流氛围,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和发生在学校的事情告诉你,让他学会在遇到困难时想到寻找家长的帮助。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自然离不开学习的话题,但不要单纯谈学习,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是否送中学生寄宿,父母最好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住与不住最终由孩子决定。青春期少男少女大多有自己的主张,如果把家长的决定强加给他们,孩子很可能逆反,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很可能无法兑现,因而顺应孩子的心愿,并做适当引导的办法,更容易激发出他们的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住校还是走读,所谓的陪伴应该是精神的陪伴,父母和孩子的心是相通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