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高丽
□ 李永飞 杨永刚
戈壁高原,黄沙漫卷。
迎着凛冽朔风,火箭军某导弹旅官兵受命出征。夜幕之中,一条钢铁巨龙向着数千公里外的战场挺进。
这是中央军委主导的一次作战检验评估任务,发射单元随机抽点。数天后,这支部队悄无声息安营扎寨,按照规定流程、规定战标实施准时发射,打出某型导弹历史最佳精度。
任务凯旋。火箭军首长评价他们:跨入导弹旅“第一方阵”。一支组建仅10余年的部队,骄人战绩是如何取得的?
一个不忘初心、步履铿锵、潜心砺剑的“掌兵人”映入眼帘——他就是导弹旅旅长李正连。
自立“标杆”率先垂范
站台上,中士焦文晋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正在指挥导弹运输车上平板车的他,来回调整了10来分钟,就是定不了位。
刻不容缓。现场把关的李正连快步走来,一边从焦文晋手中接过哨子、旗子,一边说道:“大家看我的!”
他转身立正,挥舞旗子,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伴随着口哨声,庞大的导弹运输车转瞬间准确定位。
这是该旅首次千里机动执行红蓝对抗任务。看着在李正连指挥下,一台台装备车辆游刃有余登上铁路平板车,不知是谁带头鼓起掌来。
平板车上,李正连把手一挥,掌声戛然而止。“这只是‘长征’第一步,迎接我们的还有无数个挑战。演练就是打仗,我们一定要赢着回来!”
李正连坚信,干部能喊“看我的”,官兵就敢“跟着冲”。迎着倾盆的大雨,一列列军列在拂晓前到达东北密林。
等到雨停再组织卸载,还是伴着泥泞连夜开拔,个别官兵产生畏难情绪。滂沱大雨中,李正连未及穿雨衣便冲到雨幕中,大声下达命令:“这就是打仗,对手不会等雨停。立即组织卸载!”
果不然,头顶上,“蓝方”的无人侦察机如约而至。战斗已经打响,李正连指挥官兵冒着大雨有序卸载,经过伪装的钢铁巨龙很快消失在密林深处。
此役,官兵在李正连的带领下,见招拆招,越战越勇,多轮对抗以全胜战绩凯旋。对手由衷佩服,这样的素养,怎能不打胜仗?
“看我的!”“跟我做!”这些年,李正连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承诺。基地组织军事大比武,他获得旅团主官第一名;军委、火箭军抽点考核,他带领部队次次交出合格答卷。
该旅驻地偏远、条件艰苦。李正连时常勉励部属:“在这种恶劣环境中,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主官。”
今年6月底,火箭军组织的旅团长培训式比武,李正连的表现,“刷爆”全旅官兵眼球。由于政委杨洪全外学,对李正连的考场设在了该旅。
谋划作战、电子标图、排兵布阵、一体化指挥平台运用……从上午11时,到晚上23时,历时12小时的考核鸣金收兵,李正连以全优成绩顺利通过。
官兵纷纷为他点赞。李正连却说:“要想官兵信任你,首先得自己过得硬。跟着你能打得赢,官兵才会跟着上。”
“发火”批人理直气壮
个子不高,笑容可掬的李正连,训起人来却目光如炬,声若洪钟,让人不寒而栗。
全旅挨过他训的人不在少数。发射一营营长张驾卿是他的得意门生,可旅长批评他,丝毫不留情面。
一次,张驾卿正在组织待机测试训练,恰巧路过的李正连驻足观看。训练结束,李正连让他把训练方案拿来。
张驾卿正思怵着旅长会表扬他们方案做得详实。未曾想,李正连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尅:“今天要是打仗,你们全都阵亡了,还打什么仗!”
原来,按照方案需要布置3组岗哨,实际只布置了2组,方案上写的是荷枪实弹,哨兵用的却是空弹夹。
训罢,李正连集合全营官兵,语重心长地说:“训练如同打仗,来不得半点马虎。把心思用到打仗上,把功夫下到实战化上。”
对李正连的严格,起初,很多官兵不习惯,认为现在毕竟是和平时期,训练不是真打仗,而用实战化标准需要更多精力和时间。“本着不打仗的心态做战备训练就是笑话。”李正连却说,“不能把习惯当标准。发射导弹哪个部队都可以,就看谁的标准高。”
在这个“出门是戈壁,进门是江南”的营区,挂的最多的口号,就是“我们能打仗吗?!我们能打胜仗吗?!”能打胜仗的信念,已在李正连细致严格的“打磨”下,成为每一名官兵的坚持。
李正连也承认自己脾气大,但“有时上午刚把哪个营长骂得狗血淋头,下午跟他该讨论什么还讨论什么”。他每次发火都是理直气壮的,因为他的“理”来自备战高标准,而他的“气”来自不接受请客送礼,坚持“风清气正,公平公正”的作风。在他看来,“以身作则,官兵们才会服气”。
创新“潮人”追求完美
“这可是个好东西。”
李正连指着库里的行军床得意洋洋地介绍说,这个行军床是改良版的,不同于一般帆布或弹簧床,是三合板做的,“别看行军床小,它关系着战士的身体”。
这个改良源于几年前的一次跨区驻训,森林里湿气很大,战士们睡在帆布行军床上,很快腰就受不了了,有人甚至因此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看着他们受苦,李正连坐不住了,回来就把行军床改良成了三合板的。
这位“60后”旅长的创新意识不止一次在该旅引发轰动。他到任一年时,就提出了在每个营建立战备物资库的想法。这在当时是个新鲜事儿,基地范围内还没有先例,官兵们炸开了锅。
“战备建设要想增速,硬件不配套也是白搭。”李正连说。经过激烈讨论,他与官兵终于达成共识,他们用了几周的时间研究探讨,建设方案被修改完善了数十次。
战备物资库建好后,各类物资器材及包装箱的尺寸都有了明确规范,并按照铁路、公路机动的装载标准,采取模块化分组存放的方式,对战备物资器材统一装箱打包,使全旅战备物资装车时间缩短了一半。
“不谦虚的讲,我们旅的战备建设真挺完善的。”李正连说,“如今部队随时能动,随时能打,随时能战。”
2016年初,李正连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作巡回报告,很多官兵为他挂满胸前的奖章点赞,他感慨地说,从军30年,获过无数奖,但我最喜欢这个荣誉:“砺剑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