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手作”意味着一种对生活认真坦诚的态度,它用时间沉淀出的脉脉温情,对抗千篇一律的枯燥,向经典、纯真、天然、健康、个性致敬。在这个一切求快的浮躁年代,它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却又无比矜贵。
■ 莫兰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北京的秋天很短暂,短到天刚凉下来没多久,这一季就只剩下一小截了。还好我有“手作”的秋梨膏,一玻璃瓶黑红的醇厚浓浆,就留住了秋天。
秋梨膏,顾名思义,原料自然是秋天的梨。不能用鸭梨和雪花梨,而是棕黄色皮的梨子。其做法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却也不简单——
将梨洗净后擦干,削皮去核,擦成细细的梨蓉。也可以用榨汁机榨成梨汁,放着待用。找一口砂锅,放入梨蓉或梨汁,再加入切成片的姜和去核大枣,并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各味中药,因为秋梨本身就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所以一般多选择清热止咳类中药。为了增强止咳和防治咽炎的效果,我加了川贝粉和罗汉果。用大火烧开之后,转成小火,熬半小时。待凉后倒入其他容器中,过滤掉渣子,再把汁倒入砂锅中,搁一些冰糖,用小火慢慢熬煮。期间必须多加搅拌,以免煳锅。待到用勺子舀起时黏稠如麦芽糖,便大功告成。放凉之后,我拌入了枇杷蜂蜜,为的是冲淡中药的味道,让口感更好,同时还止咳。把玻璃瓶用沸水烫过,晾干,将其盛入,就是一瓶满满的秋梨膏了。
这500毫升的秋梨膏,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15斤的秋梨、6个新疆大枣、8片姜、50克川贝粉、2个罗汉果和半瓶枇杷蜂蜜,花费大约300元,还没算上两个小时的前期准备时间和4小时的熬煮时间,以及之前采购所费的心力。与超市里不到10元钱就能买到的一大瓶相比,这成本不可谓不昂贵。而我得到的是什么呢?独家订制的温柔对待、无添加剂的良药、随饮随取的甜蜜、秋天的味道、一个忙碌的悠长下午,还有守候一只圆胖的梨子如何历经炉火之煎熬淬炼变身一勺凝重浓浆的快乐。与金钱相比,后者更昂贵。
是的,“手作”是昂贵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因为它所需要的最昂贵的材料不是别的,而是时间。在不是什么都能买到的从前,“手作”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居家的日常生活,从一日三餐到衣帽鞋袜,无一不是亲手做就。厨房里那一罐罐醇香的豆瓣酱,窗沿边齐整整摆着的一坛坛酸柠檬、酸梅、酸萝卜,阳台上挂着的一排排油光锃亮的腊肠腊肉,藏在被窝里等待发酵的一盆盆酒酿,大年三十晚上才赶着完工的绣着动物图案的新裳,每年织了拆、拆了换花式又织的“新”毛衣,为电视机量身定做的毛线勾花外罩,由剩布头和塑料环神奇变身而来的时尚购物袋……它们接着地气,透着温暖,裹着亲情,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记忆中,意义远远超过了饱暖。
有时候,它代表节气。每年清明前后,母亲都要蒸广西特有的五色糯米饭。需要先将数种染色的草分别切碎,加水放进锅中熬煮十几分钟,滤出汁液,盛放在几个大盆里,然后泡上糯米。次日清晨,把染好色的糯米和香肠上屉蒸熟。另起一锅,把黑芝麻加少许盐炒香后碾碎。取一些糯米饭揉成团,夹入切成片的香肠,再往芝麻堆里一滚,咬一口,草木的清芬、糯米的黏甜、香肠的鲜美以及芝麻的酥香混合在一起,就是清明的味道。
有时候,它是一份乡愁。同学婕婕,婚后安家省城,最放不下的就是老家的卷筒粉。她打听到做法,便着“手作”。把专门做肠粉的澄粉用水兑开搅匀,大锅里放上水,烧开。在蒸盘底面抹上一层油,倒入少量澄粉液,左右晃动,让它铺满整个蒸盘,迅速放进锅里,盖上锅盖。少顷,开盖,将蒸盘取出,小心地用筷子将凝结成张的粉皮取出,铺在案板上。把事先炒熟切碎的肉末、豆角、叉烧、凉薯、豆芽倒在粉皮上,将粉皮卷成长条,放入碗中,浇上甜酱油、海鲜酱、黄皮酱,便成就了乡愁的滋味。
有时候,它传递一种态度。一个冷得直跺脚的冬夜里,朋友安一家下了班还驱车来到我们小区路口,就为了给我送一个果仁大面包。那是安亲手做的,用的全是最好的纯天然食材,足有半斤重。安和丈夫创立了一家IT公司,每天忙得跟打仗似的,尽管如此,她还是会抽空自己做美食。哪怕只是拌个最简单的大拌菜,也能让她感受到人间烟火最本真的快乐。我切了一片面包,下刀时一种紧实的松软传递到手上,切开看到泛着牛奶的白和鸡蛋的黄,还有洒着红葡萄干和黄核桃仁,嚼起来齿颊留香。我边吃边翻看她在微信朋友圈上晒出的DIY面包步骤图,突然觉得这个夜晚饱满温暖得令人动容。安执着事业、诚恳生活、珍视情分的处世态度,仿佛都通过这个面包传递给了懒散的我,让我躬身自省,不敢懈怠。
有时候,它蕴含着一份温情。我收到过一位姐姐亲手织就的毛线袜,专门为在木地板上行走而设计的,可以直接踩地,不必担心会滑倒。颜色粉嫩如云霞,暖极了美哭了,沾上一点灰就心疼得要命,哪里忍心踩在地板上?虽然我不太舍得穿,但只要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就会心头放晴,开心不已。想到自己是被亲手的一针一线所温柔对待的人,暖意就漾满心头。
诚然,“手作”耗时费力,而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便捷。可是,当你直接拿到流水线上出来的成品时,最艰难也是最有趣的部分已经完成,你跳过了过程,得到的只是结局。买一个面包,只需要1分钟,而等待一个面包的出炉,可能需要几个小时。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件耗时的事,但面团在手心里反转时的温度和触感,透过玻璃看着它在烤箱里慢慢鼓胀焦黄的忐忑和雀跃,拉出烤盘的一刹那热乎乎地涌入鼻间的浓浓甜香,这一切汇聚在一起,使得所有的辛劳都有了意义,也赋予了它与机械化流水线上按部就班出炉的其他同类在根本上的不同。
“日本创作洋果子之父”神保胜司认为,做甜点的人的态度会直接反映在制作的食物成品上,那么,冷冰冰的机器产出的食物,美则美矣,却缺少了温度。我最爱的日本插画家高木直子在《一个人的幸福手作》中总结道:“虽然现在什么都能买到,但亲手制作的东西更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温暖。”是的,就算只是一个馒头、一口酸梅汤、一幅十字绣,是经双手揉搓搅拌穿引而来的,也会有自己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手作”意味着一种对生活认真坦诚的态度,它用时间沉淀出的脉脉温情,对抗千篇一律的枯燥,向经典、纯真、天然、健康、个性致敬。在这个一切求快的浮躁年代,它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却又无比矜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