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0月26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203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 妇女基本公共服务和权益维护首次纳入 加快个税改革是对质疑的最好回应 一场迟到66年的婚礼 何克凤:把敦煌特色“剪”出来,“走”出去 日本政要到柏林看看犹太人纪念碑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全年目标提前完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5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剪纸艺术 引领贫困妇女居家就业

何克凤:把敦煌特色“剪”出来,“走”出去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一带一路”采访组

“我希望用剪纸的技法、最美的线条、一个个壁画中的人物表达出敦煌莫高窟的神韵!”何克凤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介绍剪纸技术时,语气中充满了神往。

不久前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何克凤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身份向四方宾客展示了自己的剪纸技艺,她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一个敦煌人对家乡的热爱。

在敦煌,有一个从事手工制作艺术的“陇原巧手”群体。她们来自社会不同领域,有农民、有工人,但相同的是她们都有对敦煌文化的醉心与痴迷,何克凤就是她们当中的一员。她们的作品不可复制,每一件作品都彰显着她们自己的风格。

何克凤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敦煌人,今年53岁,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从来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但因为醉心于莫高窟壁画艺术,她通过自学创作了一系列以佛、菩萨、飞天为题材的敦煌文化艺术作品而受到各界关注。

何克凤告诉记者,因为受祖母的熏陶,她从小就对剪纸艺术特别喜爱。尽管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美术训练,但是对美术的痴迷始终没有放弃。而作为敦煌人,她有一个比美术专业学生更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可以经常近距离的观摩莫高窟雕塑壁画。

何克凤告诉记者,大约是在她上小学的一天,父母带她去莫高窟游玩,当她一见到瑰丽的壁画和雕塑,立马就被吸引住了。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开始寻找各种有关莫高窟壁画的资料,试着临摹画中的人物。每逢节假日,何克凤就来到莫高窟,一边看一边临摹那些塑像和壁画,为此她还认识了许多在窟里临摹壁画的画家。

因为没有考上大学,回家务农的何克凤失去了在美术方面深造的机会。但对于美术的热爱始终引领着她的生活。面对莫高窟形象丰满的壁画和造型独特的彩塑,不知道从何时起,何克凤萌生了用剪纸来表现敦煌艺术的念头。何克凤开始了最初的尝试,因为有美术和剪纸艺术的底子,在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努力后,何克凤用自己的一双巧手神奇地把敦煌莫高窟里的一幅幅壁画再现出来。

何克凤告诉记者,她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感情太深了,以至于她每次来到洞窟前,站在莫高窟的九层阁楼下,就会深深地陶醉其中,她觉得剪纸艺术就是她表达这种感觉或情感的最好方式。

2015年以来,甘肃省妇联在扶贫工作中提出了“陇原巧手干起来”的号召,何克凤积极投入到这个行动中。在敦煌市妇联的协调联系下,何克凤多次为敦煌艺术旅游中专学校、三危中学的学生培训、传授剪纸技术,并被推荐参加了兰洽会、甘肃省“陇原巧手”手工编织产品展销活动等。2015年,何克凤在敦煌女人社成立了何氏剪纸工作室,走上了“企业+基地+妇女”的经营模式,为助力贫困妇女精准脱贫,助推妇女手工编织产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艺人,何克凤有一个梦想,她说:“对莫高窟艺术的热爱是我坚持下来的原因,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把我设计的还没有完成的莫高窟壁画作品完成,为宣传敦煌文化做一点贡献。”

作为“陇原巧手”带头人,何克凤的心里有一个更远的目标,就是培训更多的剪纸传承人,把敦煌的特色“剪”出来,“走”出去,引领更多的贫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收,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敦煌剪纸的艺术魅力。

(袁鹏 党柏峰 王江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