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郝卫江
如果有人对你说,“请不要以发展的名义伤害孩子的正当权利”,你一定会跟他急。
在多少父母而言,心心念念的就是如何让孩子平稳、顺利、健康的成长。为此,甘心辞去公职、放弃夫妻团聚、租住到校园附近做起陪读的家长有之;豁出自己的尊严与课外班讨价还价,花重金邀请名师为孩子在升学前做一对一辅导的父母有之;无论是刮风下雨、暑往寒来,每天都会准时准点接送孩子上下学,陪他们上课外班,购买最新、最时尚的文具,假期还会带孩子到世界各地游走……扪心自问,哪一件没有做到?哪一桩敢落于人后?说什么以“发展的名义伤害了孩子的正当权利”,凭什么?!
无可辩驳的是,10月20日,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更多对孩子的伤害来自于家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于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在全国10个省市进行过4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此次公布的调研结果,强调了2015年与2005年的对比,调查中关于“00后”和“90后”特征的描述分别以这两次调查数据为根据。2015年的调查是在北京、辽宁、河南、湖南、四川和陕西等10个省42个区县162所中小学(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中所进行,回收有效问卷9360份,其中男生47.6%,女生52.4%;小学生53.1%,中学生46.9%;城乡样本各半。
学业负担从校园转向家庭
当下,无论是从媒体的报道上还是从身边的同事中,分分钟都能听到对于给孩子报课外这一话题的议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研对此给出了怎样的观察?“00后”孩子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为2.1小时,是学习日的2.6倍多。不论是学习日还是休息日,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调查中分别可以看到孩子们上课外班的时间在逐步增加,且休息日的增幅超过学习日。
“00后”在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是“90后”的两倍,在休息日上课外班的时间是“90后”的3倍。数据还显示, “00后”小学生在学习日上课外班的时间,比初中生多0.4小时;休息日时比初中生多0.1小时。
由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政策的出台,使得学校在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压力有所改善, 但是孩子们上课外班的时间呈现出增长趋势。这说明孩子的学习负担出现了从课业向课外转移的特点。
学习负担加重,睡眠必然受到挤压,睡眠不足的情况愈加严重。学习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00后”高达57.0%,较“90后”增加了6.2个百分点;在周末,34.5%的“00后”睡眠不足9小时,较“90后”多1.7个百分点。
闲暇权利未得到家长认同
当家长满心欢喜地把孩子送进或这样或那样的课外班时,期待的都是志得意满的种种收获。这其中尽管也有人意识到如此这般对待孩子多少有些残酷,然而,一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立刻会让于心不忍的爸妈变得心硬了起来。
所以:在学习日,有49.9%的“00后”闲暇时间不足1小时,其中11.7%没有闲暇时间;即便在法定休息日,仍有25.2%的孩子闲暇时间不足1小时,甚至有7.4%的孩子没有任何闲暇时间。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闲暇时间不足的情况尤为严重。在学习日,近六成(56.5%)初中生闲暇时间不足1小时,休息日也有四分之一(25.9%)的初中生闲暇时间不足1小时。
初中生缺少闲暇时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家人希望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尽可能地用到学业上,在一些爸妈眼中,休闲娱乐几乎就是浪费时间的代名词。
是的,如今的父母正在堂而皇之地侵犯、甚至是剥夺了子女休闲的权利,这不是以“发展的名义伤害了孩子的正当权利”,又是什么?!
家长最关心的首推学习,其次是身体、心理健康
如果说今天的父母在对待孩子身心健康上漠不关心,那是对他们莫大的羞辱。然而,与孩子的学习成绩相比较,他们更关心哪个,调研结果显而易见。
父亲对“00后”子女最关心的三个方面依次是学习成绩(74.6%)、身体健康(68.5%)和心理健康(33.0%)。
母亲最关心的依次是学习成绩(64.8%)、身体健康(43.4%)和安全(29.0%)。
父母督促子女学习的动机,不外乎希望让他们在未来为自己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然而不懂得尊重孩子身体、心理健康的种种做法,很难让孩子从爸妈身上学到什么尊重自己与对他人的尊重,因而也就有可能造就他们在未来难于获得社会的真正尊重。
当下,人人喊打的“熊孩子”就是很好的例证。
仅有两成多孩子能够为自己事情做主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孩子达23.1%,较10年前减少了1.2个百分点;有时能够自己拿主意的孩子也由2005年的46.2%减少到2015年的42.9%,较10年前减少了3.3个百分点。调研报告如是说。
男生、小学生、非独生子女“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少于女生、初中生和独生子女,分别低1.1、19.3、4.4个百分点。经济条件中等家庭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少于家庭相对富裕或相对困难的孩子,分别低3.7和1.5个百分点;农村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少于城市,少1.6个百分点。
孩子的参与权是确保孩子的各项权利能够真正得到实现的一项具有基本价值的权利。与此同时,让孩子拥有参与权也就意味着对家长制作风的否定。试想,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能获得“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的机会,长大后成为“啃老族”的机会岂不是又多了几分。
母亲成为子女最重要的陪伴者 是耶 非耶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家庭生活等私人领域所占据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导致亲子时间有限。值得欣慰的是,最近10年来,孩子在课余时间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呈现增长趋势。
调研表明:33.3%的“00后”课余空闲时间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长,较“90后”增加了13.1个百分点;8.0%的“00后”课余空闲时间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最长,较“90后”增加了2.5个百分点。显然,母亲成为“00后”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陪伴者。在所有“重要他人”中位居第一,超过了同学伙伴,父亲也从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而“90后”最重要的陪伴者是同学伙伴,母亲位居第二,父亲位居第五。
母亲是否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非常值得商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曾对此做过最好的诠释:“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经济落后家庭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处于明显弱势
调研数据还表明,经济困难家庭的父母给予孩子的参与权更少。在尊重孩子意见上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少18.3个百分点;经济困难家庭的父母暴力管教更多,孩子挨过打、被训斥吓唬或被挖苦、嘲笑的情形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分别多18、12.7、11.5个百分点。
经济困难家庭的亲子关系亲密度更差、冲突性更高、支持性更低。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经常和父母说心里话的比例较富裕家庭的孩子少13个百分点,经常与父母看法不一致的较富裕家庭的孩子多3.5个百分点,遇到困难愿意向母亲求助的较富裕家庭的孩子少7.6个百分点,愿意向父亲求助的较富裕家庭的孩子少6.5个百分点。
不言而喻,经济落后的家庭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方面不仅存在明显弱势,这些还将成为阻碍社会流动、导致阶层固化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此次调研向人们坦承,不仅是农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需要学习了解,生活在城市有着高学历的父母亲同样需要学习了解。
法律常识告诉我们,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父母作为监护人应当履行的责任与义务,是父母抚养、教育孩子的底线与基本内涵,也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社会赋予家庭不可推卸的法律之责。一句话,家庭教育就是要父母对孩子的权利履行保护的责任。
换言之,漠视孩子的权利便是家庭教育失误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