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0月20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妇联维权服务坚持在源头在基层在身边 中国首届女性更年期关爱日活动在京举办 全国双创周成都女性专场活动举行 科普课堂进大棚 萌娃组团体验行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妇女论坛在京召开 “爸爸妈妈不在,这里就是我的家” “领头羊”带领村民养好黑山羊 山东举办鲁喀“维汉一家亲”联谊活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梅留守儿童之家”坚守12年,只为守护留守儿童

“爸爸妈妈不在,这里就是我的家”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贾莹莹

早上五点,天刚亮,石冬梅和婆婆早早就起床了,洗菜、做饭、叫孩子们起床、督促他们装好学习用品。“大孩子要照顾好弟弟妹妹!”早上7点钟,在石冬梅的叮嘱下,20多个孩子手拉着手走出了家门。

这个场景在石冬梅家已经上演了12年。四间简陋的平房,不足20米的院子,在辽宁锦州义县大榆树堡镇大北村一户普通的农家院,这里就是石冬梅和先后住在这儿的135名留守儿童的家。

今年47岁的石冬梅,穿着朴实、为人真诚、眉宇间透着女人的爽利,“冬梅留守儿童之家”成立12年,先后寄宿在这里的留守儿童共计135名。石冬梅常说一句话:“这些孩子家长都没空管,我要是再不管,孩子们以后可咋办!”就是这种责任心,让这些父母常年在外的留守儿童有了自己的家,有了一个好“妈妈”。

石冬梅是小学民办教师,2002年有三个学生因为父母做生意或者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她照顾。随着外出打工的父母越来越多,很多孩子缺乏关心和教育,孩子身心健康发育受阻。她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她有责任把这些留守儿童管起来,让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呵护,让孩子们有一个温暖的家。这让她萌生了办留守儿童之家的想法。她借款买下了后院的四间平房,买来了学习的课桌椅、黑板,安装上电视和电脑,院子里栽上各种花草和果树,购买了简单的体育用品,后勤由自己的婆婆和妈妈负责。“冬梅留守儿童之家”就这样成立了。第一年,8个孩子入住留守儿童之家。

如今,12个年头过去了,12年来,她像只旋转的陀螺不停地忙碌着,再苦再累也坚持着,甚至拉上自己的婆婆和妈妈一起帮忙。她家的孩子走了一批又一批,先后有全寄宿留守儿童135名,参加课后辅导的95名,其中有35人是在她的代理中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全部学习生活,13人考上了大学。

性格爽快的她,面对孩子,更多展现的是作为母亲温情的一面,她就想让留守儿童和同龄孩子享受同样的幸福。在这个“家”里,石冬梅就是孩子们的妈妈,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她的心肝宝贝。

在石冬梅家柜子上,有很多张她和孩子们的合影。其中一张有一个像精灵一样可爱的小男孩海义,这也是她带过的最小的孩子。孩子的妈妈离家出走了,当爸爸把他送到留守儿童之家的时候,见到石冬梅,孩子一个劲地喊妈妈,喊得她一阵心酸。留守儿童中,单亲孩子的比例占了一半,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她感到责任更加重大,她要让每一个孩子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

石冬梅对孩子们的悉心照料和耐心教导,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的认可,现在不光是本村,邻村的留守儿童也都慕名来到这里,家长们都说,把孩子送到留守之家,他们外出打工十分安心。

对于未来的发展,石冬梅也有自己的规划:“我想把房子给孩子们重新盖一下,改善一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条件的话还要把留守儿童之家的规模扩大,让更多的孩子加入到这个大家庭!”

12年,石冬梅和她的留守儿童之家,坚守在大山脚下。岁月的变迁让皱纹爬上了石冬梅的眼角、眉间,但是对于孩子们的爱这12年始终未曾改变。石冬梅常常笑着说:“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的心血就没白费!”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