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骂”孕妇“不义”“不够意思”之外,我们还应当多想点什么、多做点什么?
规则是需要设置和建设的。可否把生育特殊群体的迫切需要也一并纳入相关规范与城市建设规划中呢?
□ 舟子
据报道,近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一名自称孕妇的女士由于车厢内无人让座,向地铁方面投诉。地铁工作人员到来后,这名女子径直坐在地铁车门处,阻止列车开动。据现场目击者称,地铁工作人员和车上乘客劝阻无果,最终这名女子被抬离车门处。此事导致该趟列车晚点几分钟,但未对运营造成太大影响。此事引发热议:多数人指责孕妇为了区区一己“私利”,不惜耽误一车人甚至是一条地铁线上的乘车人的时间,还有可能造成行车事故,不过,也有少数人认为“老弱病残孕专座”就该“老弱病残孕”专坐,非“老弱病残孕”“侵占”了“老弱病残孕”的专有权益,就是不按规矩办事,不该拿“让座是美德,不让是本分”来说事,而应该是“物归原主”,自觉把座位让出来。在此,我想说的是:乘地铁无人让座,孕妇“坐堵”车厢门之后,除了“骂”孕妇“不义”“不够意思”之外,我们还应当多想点什么、多做点什么?
“堵门”的孕妇当然是不对,有人甚至忿忿不平地发问“该不该处罚孕妇”?该不该处罚这是有关执法部门定夺的事,但即使该处罚,处罚之后就一切万事大吉了吗?下一个孕妇还该继续遭受这样无人让座的旧局面吗?如有人所猜测的,没人让座有可能是因为周围人没看出她是孕妇。但也有可能明知是孕妇但就是没人让座,有些网友在跟帖里的亲历之谈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么,这就是坐在“老弱病残孕专座”上而不让座的人的不是了。既然在公交上设立“老弱病残孕专座”是文明社会的共识,那人们就应该尊重并遵守这一共识,遵守这一规矩。据说,在有的国家的公交车上,类似的“老弱病残孕专座”常常是空着的,即使车厢里没有其他座位了,非“老弱病残孕”也不去坐,宁愿站着。鉴于公交高峰时段格外拥挤的国情,我们即使不能这么中规中矩,那么,在真正的“老弱病残孕”人士到来时,让座一下,有那么难吗?经济学里有一个术语叫“边际递减效应”,在我看来,同样一个座位,对于“老弱病残孕”和非“老弱病残孕”人士的效应是大不一样的:有一个座位于前者很必须,否则,可能会摔倒、导致身体疼痛难受等等,于后者却可有可无——有更好,没有也不至于损失什么。那为何不把座位让给最需要它的人呢?虽然,我们花了同样的车票钱,而有的老人可能还是免票。但难道你家的“老弱病残孕”就不会有乘车时亟需他人让座的时候吗?如此一来,大家不也扯平了吗?——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只是转换了一下时空而已。而且这种方式很便利,因为你不可能时时刻刻陪着你家的 “老弱病残孕”出门乘车,而用这种“互相让座”的方式,实现了对于他们的普遍关照。我想,这应当是作为人类共识的文明行为起源的动因之一吧。所以,我很同意一位网友所言:“怀孕没人让在我眼里就是不正常的,别跟我扯什么道德绑架。”“该让座时就让座”只是一个规则,谈不上多高的美德。
规则是需要设置和建设的。其设置包括在文明意识里加强不抢占“老弱病残孕专座”,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等,还包括计生、公交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这样的宣导和作为。针对“看不出她是孕妇故而无人让座”这一难点,可以推广有的城市已经有过的做法:给准妈妈发一标识牌带在胸前或手腕上。这一标识牌可以放在车站售票处旁边与急救箱包等在一起的位置,准妈妈自愿拿取。车厢里也可以文字、播音等方式加强突出有关提示……
近年,“产后抑郁症”一词变得越来越令人耳熟,孕后产前是否也会抑郁呢?即使没到“抑郁症”的程度,因怀孕而来的种种身体的变化和难受是难免的。生育是一项社会工程,没有生育就没有人类的延续,如何更好地关爱她们、减轻其身体和心理上因生育而来的种种不便和负担呢?家人应在家庭时空里给予她们关爱,社会在公共时空里不也应当有所作为吗?“个人的就是社会的”,所以,“孕妇坐堵车门”所引发的热议绝不应当仅仅止于道德言说,除却大“骂”孕妇狭隘无理和计较于让座有理或无理之外,关键的还要让孕妇以及其他老弱病残等群体感受到其没有被视而不见,也不需要以堵门等方式来“抗议”并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怨气。据报道,我国将制定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标准,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设置母婴室,推动有关部门将母婴室建设纳入相关规范与城市建设规划中。那么,可否把这一思路拓展开来,把孕妇等有关生育特殊群体的迫切需要也一并规范、规划进去,让“给孕妇让座”等问题也更为有规可循呢?毕竟,关爱母婴,不仅仅是在孩子出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