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 文/摄
8月7日立秋。头天夜里京城下了一场雨,第二天秋高气爽。跟大学同学海清约在五道营见面“啃秋”。怀着激动的心情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先去雍和宫门前拍了游人如织的照片,然后过马路来到浓荫密布的国子监大街上,一个人漫步。
女人们见面大约就是“老三样”:逛逛、吃吃,说说话。后海酒吧一条街、南锣鼓巷一带已经成为旅游热地,太喧闹,而五道营、国子监这一片还在开发之中,不仅游人少,而且特色小店也值得一观。
抬眼看到一家三元奶酪店,进去吃一个原味奶酪,正式启动怀旧程序。最早经常光顾崇文门附近那家小店,从3元吃到如今的15元一个原味奶酪,匆匆20多年过去了。
海清是我大学同学,宿舍8姐妹中,她睡在我上铺。一见面海清就说,“我们每次约会都是好天气”。是啊,有多少人在经历20多年相识以后,还激动于再见?
两人肩并肩边走边聊,遇见有特色的小店就进去看看。
京城的胡同里总藏着一些过目难忘的平凡。在朋友圈看到《北京100家小而美的店铺》,有好几家就在这里,按图索骥“搜店”。
国子监街41号是“梵几客厅”。庭院的木门上钉着一台19世纪的牙科手术灯,原来这里正展售一百多件来自ARTISTSAN收集的工业复古灯具及古董旧物。从老式写字台到扶手摇椅,从古董咖啡研磨机到复古地球仪。一件器物上似乎能触摸到时间的温度、历史的厚度。
这里分杂货区、家具区和咖啡区。杂货区里摆放着他们自己的品牌“生野安室”。这名字来源于“生长于野,安于室”,从食器、文具、生活用具延伸到户外产品。
在客厅中心地带,有小小的咖啡区,当时坐满了时尚文青。以至于我俩想坐下来,品尝那看上去让人垂涎欲滴的甜品,但无空座。
“失物招领”在国子监街42号&57号,家居、家具都致力于挖掘旧物之美,走的是简朴与平常线路,尽量使用实木,让人充分感受到中国人克己、乐观、简朴的生活态度,和现在快速高档的消费方式截然相反。
“如洗”在国子监街55号,是一家服装店,中国元素充满整个空间。素色的棉麻服装,盘扣、大襟、平袖等中式衣服元素呈现在每一件衣服上,给人洗尽铅华见真金的感觉。
逛着逛着就饿了,顺着箭厂胡同斜插去五道营酒吧一条街,遇见一家叫“花治”的小店,还有一家叫“土气”。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日系风。
“花治”是此行给我印象最深的小店。两个年轻男女在打理他们的小店,那些瓶瓶罐罐,太平常不过了,放插的又是更平常的花花草草。店里很多干花、干枝就是我们平常能看到、捡到的。
这样的小店,它是怎么生存的?在这里,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东西,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那是一种对平凡的尊敬。 看到这些我们平时见到都不会再看一眼的器物,突然就有一种深深的感动。
积累的越多,忽视的越多。“花治”似乎在告诉我们:在纷繁的物质世界里,有些人正在寻找某种特质来表达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
再往前走看到一家叫“土气”的小店,日本电影里常见的那种布帘,上面写着“土气”两字。敢于叫“土气”,着实需要勇气。
走进小店,除了一些饰品,好像不卖什么东西,一副“你爱买不买”的特立独行。在进门的墙上有三个憨憨的大字“此最妥”。 倒是门口那口大水缸,在花花草草间特别醒目。
终于来到五道营主街上,上次来是什么时间不记得了,街上又添了不少新面孔。走到“灿都”,以前带朋友来都在这里用餐,东南亚风味。海清很体贴地问“是换一家还是老地方”,我说“换一家吧”。她说“那就‘提香’日本料理”。
进得餐厅,一溜长方形灯笼让你的视野通向远方,人不多,很安静。大家围坐在长条餐桌边,料理师傅当着客人的面在做各种寿司菜品。他们动作缓慢而优雅,盘子的形状、配色,也颇有讲究。
而最让人难忘的是,一边品尝精美的食物,一边抬头从玻璃顶上看到蓝天白云。 这里的鳗鱼寿司,超赞。其实吃什么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跟谁吃,吃的环境有时更重要。
日子越过越匆忙,一年里好友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在路上,我就写下了一段文字。发微信前给海清看,她居然落泪,我亦潸然。
“这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海清。大学时我俩就情深深雨蒙蒙,这么多年她不改、我未变,从小伙伴走到了老伙伴。海清说每个季度我们必须见一次,我说就看你了。从来没觉得同学是资源,因为不做生意。但是高质量的友情,是一笔不动产,滋润心灵。如今,她在大海里奔腾,我在小河里悠游,各得其乐。有一种感情,有约必至。”
那天我们“啃完秋”继续逛小店,最后在溪润咖啡馆二楼喝了杯冰摩卡相互说“再见”。
这一天,我们离清寂很近,离喧嚣很远。